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找到一团脏兮兮的布料。布料上满是泥土,几乎无法分辨本来的颜色,一名警员小心地夹起,装进证物袋里,预备带回去进一步化验。
李策接到通知,他握着对讲机问道,“能看出来是衣服吗?”
“能,有衣有裤,不过已经被撕破了。”
“有血迹吗?”
“看不出来,要化验之后才知道。”
李策略做思索说道,“把那附近的泥土也带回去一点化验。”
“是。”
吴彤在旁边轻声说道,“泥土里可能已经验不到残留了。”
李策果断道,“总要试一试。”
吴彤回身望向发现破衣的方向,心里犹豫着,是吗?刚才找到的,是吗?过去了半年多的时间,确定那是失踪者留下的吗?
注意到了吴彤脸上的疑虑,李策拍了拍她的肩,“走吧,我们回局里去。渔儿他们可能也问到了一些线索,大家碰碰头。”
“嗯。”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专案组里的众人继续分头行动,寻找有用的信息、线索,询问相关证人,将笔录进行核对,在网络上进行搜索查询,等等。
到了第三天,专案组的办公室里,大家聚到了一起,把这几天下来寻找到的信息进行通报和汇总。
刘副局脸色沉重,对李策说道,“q市那边的警方回复了吗?”
“丞子正在等消息,一拿到dna立刻进行比对。今天之内应该能拿到结果。”
在明珠市东郊偏南的荒地里找到的破衣,从上面查验到了细微地血迹残留,已经拿到了dna数据信息。现在,明珠市的警方这边正在等q市警方那边的回复,如果q市警方从郭某家人那里采集到的dna能和明珠市这边验出来的dna比对上,就可以证明,那被丢弃的破衣正是郭某的。
再加上吴彤的旁证,她证实“大鱼”确实在东郊大厦那里出现过,也确定它带走了一个人。
“你们那边呢?”李策问上官渔。
“我们问到了很多信息。”上官渔说着看了身边的班灵一眼。
“说说吧。”刘副局说道。
那栋大厦是今年4月10号竣工,之后施工队就开始陆续撤走。大部分工人去了本市南郊的另一处新的工地,还有一些人是做散工,部分仍然留在本市,部分离开了明珠市。郭某就是一名散工,他当时继续留着没有走。
“听一个工程监理说,大厦从完工到交房,后续还有一些收尾的工作要干,郭某一时没找到新工作,就跟开发商那边商量,留下来做些零活儿。”
据认识郭某的人说,他本人比较内向,不擅言辞,又有点倔,跟人没有大矛盾,但好几个人都说跟他“聊不来”、“无法深谈”。
上官渔说道,“这可能就是他没跟着那群工人去新工地上工的原因。”
刘副局听着,点了点头。
大厦正式交房是在今年的6月12号。大楼完工后工人们住的工棚就拆了,留在大楼这边做收尾工作的工人们,有的家就在本市,每天下班回家;不在本市的有的去别的地方借住,郭某没什么朋友,也跟人不大聊得来,于是就住进了大楼没卖出去的一层。
“一楼还没卖掉,之前就有工人住在那儿,他们自己用砖用木板搭了房间。这是常有的事,开发商也没管,就让他们住。住在这楼里不用掏房租,最多的时候一楼那里住了十几个工人。后来陆续有人离开,到后来是余下了六名工人,最后是只剩下了三个人。”
“三个人?”刘副局重复道。
上官渔点了一下头,然后回过头看了一眼班灵,班灵亦点头,以示证实。
“我们找到了另外的两名工人,其中有一个已经离开本市,在邻市打工。根据他们的证词,在交房之后,偶尔业主那边还会有些关于房屋的小问题来找他们,于是他们就继续留着,配合工程监理以及物业方面去处理。一直有这些琐碎的工作要做,他们就没有走。”
“今年的8月9号那天,当天一直没什么事儿,这两个人就结伴进城里去玩,后来还碰到了同乡。当天下午的时候,他们本来想给郭某打电话,问他愿不愿意也进城来,一起吃个晚饭,郭某之前知道他们俩结伴进城了。结果郭某的手机欠费停机,电话没打通,他们也就算了。吃过晚饭,这两个人索性跟着同乡一起在城市过了夜。”
“当天晚上没有回去?”李策问道。
上官渔点头,“是。在第二天回去之后,他俩就发现郭某不见了。”
“怎么不找呢?”刘副局问道,吴彤的目光也盯着上官渔。
班灵这时一脸悲伤和无奈地对众人说道,“这是因为在这之前,郭某说过他要走。他说他呆不住了,想出去找新工作了。那时候是夏天,穿得简单盖的更简单,郭某把用不着的衣服、日用品和铺盖等都送走了。这两个伙伴回来见人没了,只当是郭某走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