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72下 山野清旷意自悠然 半生焦浮今忽洗净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秃秃没有牙的大嘴笑出了黑洞。晓星老远也瞥见了她姑,见老婆子冲她乐呵呵地招手,一颗心早酸软了。
    “姑——”摩托车还没停稳,晓星老远地招手大喊。
    “哎!”矮个子的老太太举起拐杖打招呼。
    “姨奶!”桐生停下车礼貌地叫了一声。
    “桐生啊,好好好!”
    包晓星一下车大步走向小姑,然后右手抓着小姑的左手,紧紧抓着,两人垂首擦泪。此刻真想抱一抱小姑,紧紧地抱一抱她,可拥抱在中国的乡村显得特别艰难、特别尴尬。屋里人听声纷纷出来了,年迈瘦弱的小姑父、小姑唯一的儿子张启功、启功媳妇还有一个跟雪梅大小的姑娘。多年不见,似生似熟,众人纷纷相互打招呼。
    郭桐生卸下车上的东西,和众人作别,而后骑上车回家忙活奶奶的丧事。众人围着晓星进屋了,晓星送过礼之后,和小姑挨在一起坐着。两人边聊边相互打量,没多久聊完彼此的身体、孩子、工作,蓦地没话说了。
    “这是启功他女儿吗?”包晓星指着一个十八九岁的漂亮姑娘问小姑。
    “不!启功他娃儿上学呢。这是……这是你姑父他姐家的孙女,叫小麦。小麦过来嘛,叫……叫……”老人家一时半会换算不来这错综复杂的关系。
    “叫姑吧!”张启功递话。
    “姑!”扎马尾辫的大姑娘甜甜憨憨地叫晓星为姑。
    “哎哎!”晓星不好意思,瞅了瞅小姑和姑父。小姑父这两年耳朵不行了,大声喊话丝毫听不见。
    晓星回头一番打量,冲那姑娘说:“小麦长得真俊,跟我家梅梅差不多大!启红(小姑的女儿、包晓星的表妹)呢?她现在咋样?”
    “就那样!哎好着呢好着呢,过两天你大姑丧事她肯定过来,到时候你姐俩还能见一面聊聊!”小姑笑眯眯地回。
    启功媳妇和小麦去厨房准备午饭去了,屋子里留下她们姑侄两个,一来一往地询问间掺着怪异的陌生感,许是十来年没见面了吧。两人聊完家里的一群孩子聊起了老人,好些走了好些还在,谈起晓星父母,一时伤感不已。
    聊到小麦时,叽叽咕咕讲了老大半天,包晓星这才知小麦的身世。原来小麦在小姑家并非做客那么简单。小麦十岁的时候,父母在煤矿挖煤窑子塌了,两人一下子全殁了。小麦的爷爷早年去世了,奶奶身上一身病,外公外婆家里人多条件也不好,奶奶一狠心,将小麦送到了她唯一的弟弟家。小麦奶奶的弟弟,正是包晓星的小姑父。从那以后,小麦跟着舅爷舅奶还有启功两口子生活。没两年小麦奶奶病死了,小麦彻底跟着舅爷生活,连户口也转过来了。小麦高中毕业后考上了职专,可是她不想去外地上学,想跟着叔叔婶婶一起种果树。家里人不愿意,盼她有个好前景,架不住姑娘大了有主见,谁的话也听不进。
    表弟张启功今年三十八岁,早年在市里面混过,没混出名堂。后来父亲大病一场,他带着媳妇回了村,将家里的地接了过来。心劲儿大的张启功第一年一口气种了十五亩果树,三年后才卖上了价钱。接手小麦家的地以后,两家地合起来旱的、水的、坡上的、沟里的——大小好坏四十多亩,每年够启功两口子忙活的。靠种果子养一大家子谈不上多富有至少年年有余。启功两儿子在镇上上学,老大初二、老小小学四年级,两人成绩均数拔尖的,关键兄弟俩特爱学。启功见如此情况,有心将两孩子送出去,考不上研究生至少也考个一流本科,不像他这样一辈子没本事只能待在东西南北不过四条巷的碾桥村。如此一盘算,家里的地将来只能依靠小麦了。所以夫妻俩在教小麦种植果树上几乎是不遗余力,也多亏了小麦这个帮手,启功和他媳妇多少轻松些。
    谁能想象一个十九岁的姑娘清楚什么节气干什么活计、会开收割机会修摩托车、会蒸花卷儿会擀面皮会包包子、会选苗会授粉会跟果农谈价钱……整个碾桥村几乎人人对小麦赞口不绝。小麦十七岁的时候已经有人上门说亲了,连镇上和城里的也有媒人过来探话,奈何小麦今年刚刚心有所属。小姑说起这姑娘眉飞色舞,赞誉之情溢于言表。听小姑夸小麦一口不停地夸了大半天,包晓星对这个跟女儿钟雪梅一般年纪的姑娘着实好奇,想跟她聊一聊苦于半生不熟的没个话头。
    下午包晓星在小姑家闲转。她小时候小姑种的葡萄树还在,现在一颗葡萄树盖住了整个院子,密密麻麻的枝杈将头顶的秋天割成了碎玻璃,可想其春夏抽叶结果的繁盛。到后院果然在西墙角下晓星看到一片烧汤花,这零落的模样特别像自己儿时后院所种的,一时伤感,鼻子酸了。见后院老屋的老墙上挂着一个旧相框,包晓星走近了一瞧,竟然在里面找到了父母的结婚照,还有自己十岁多抱着婴儿的老相片。晓星摸着二寸大小、边缘锯齿状的黑黄照片,一时间大泪滚滚。
    许久止住泪,她小心谨慎调好角度,将每一张相片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