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师傅,这次敌人人数太多了,如果把敌人引进了我们占领的区域,那又要给老百姓带来无边的伤害,刚分到土地的百姓们现在可是干劲十足啊!”
张明辉轻蔑的笑了笑:“竟成,你这个笨蛋,我有说要在自己的地盘上解决敌人了吗?再说刚刚得到土地的百姓们怎么允许敌人再次把他们的土地抢回去,哈哈哈,好了听我安排!”
就在这时候王一飞打来了电话:“小辉,你们那边情况怎么样了?”
张明辉笑了笑:“我们这边还好吧,你们那边怎么样了?”
王一飞摇摇头这个张明辉这个时候还是这么的淡定,真的不简单啊:“小辉什么都瞒不过你,以为战事又要爆发了,大量的百姓涌入了佳木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
“嗯,告诉大家这是暂时的,之前分给他们的土地不会有变化,叫大家好好的不要骚动,我会尽快解决!”
“嗯,你们小心点儿!”
“没事!”
挂了电话,张明辉就开始安排作战计划了:“现在敌人不知道我们的方位,很快就会分兵而行,这也是我们的机会,聚集有效兵力,吃掉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次战斗没有方法!”
安排了孙峰和彦强等人选择合适的地方先隐藏起来,等敌人松懈过后再展开埋伏,打几个漂亮的伏击战,然后往大猴石山附近靠拢!
虽然彦强等人不知道张明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可是能在敌人这么多的人数下从容的指挥,这份气魄也不是其他人能够比拟的!
……
同样孙峰和彦强的歼灭战张明辉也没有具体安排该怎么打,如果事事都要张明辉安排,那就不会培养出优秀的军官了,只要大方向正确,其余的只要没有大的损失就无关紧要了,再说孙峰、彦强、丁山这些个敌人都搞不定,也不用再在职位上呆着了,张明辉可不想养废物!更不想落得和诸葛亮一样的下场,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当然历史上也是冤枉了廖化,毕竟易中天先生分析过了,廖化确实是一名文武双全的人物,而诸葛却造成了蜀中的灭亡,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观点罢了!
要不是诸葛的出现,恐怕刘备根本就不可能获得蜀中,更不可能有三分天下的局面了!
……
三是凡事一人说了算,容易形成个人崇拜和手下的叛逆。手下人没有自己独立思维的,会言听计从、顶礼膜拜;有自己思维的人,自己的思想观点得不到机会去在实践中验证,则会心生叛逆,消极抵抗,如魏延。
见到魏延的时候诸葛就提出魏延有反骨,诸葛亮怀着报皇叔知遇大恩,匡扶汉室的雄心,第六出祁山北伐,无奈天不假年,在北伐路上一病不起,料定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把军国大事分别托付给杨仪、费祎、魏延、姜维几个人。命令杨仪、费祎等先领军撤退,魏延、姜维断后。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开始撤军。魏延不甘心北伐就此结束,于是他早一步南归,烧毁栈道希望阻止北伐大军南撤,并重整大军向北进攻。
魏延、杨仪各自上表刘禅指责对方谋反,刘禅看了两方面的奏折,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向董允、蒋琬询问,两人都力挺杨仪而质疑魏延。杨仪与魏延在对峙于南谷口,杨仪的部将何平更叱责魏延:“诸葛亮尸骨未寒怎么能如此肆意而为”。魏延的部将认为魏延理屈,根本没有士气,军队一哄而散。魏延逃回汉中,后被马岱捕杀,被灭了三族。
认真读读这段历史,我们不难看出:
魏延其实并没有谋反的实力——对方喊几句话,自己的部队就一哄而散,说明魏延的部队并不甘心给魏延卖命,而是听命于成都朝廷。
魏延也没有谋反的行动——真正的谋反肯定是远远把大军甩在后面,率先返回成都,干掉刘禅再自立为王,哪有烧毁栈道的道理。所以魏延并未谋反,纯粹是过激的行为,引起了大家的公愤,被硬扣上了“反叛”的帽子。
知道了以上的史实,很多人都为魏延鸣冤,其实他一点都不冤。魏延主张继续北伐,为什么无人响应?魏延上书朝廷,为什么得不到其他大臣支持?魏延与杨仪军对峙,为什么魏延的部队一哄而散?
表面上看,是魏延在“继续北伐”的问题上固执己见,行为过激,引起各方不满。实际上是他多年治军守边过程中,飞扬跋扈、目中无人、经常不给上级面子、动辄欺凌同僚、苛刻对待下属,引得天怒人怨,自己早就种下的恶果。
张明辉熟知这段历史,蜀中的灭亡与诸葛的独断和不培养下一代人有关系,好好的一个姜维却要在死的时候才想起来,为时晚矣,张明辉作为这一只队伍的最高指挥官,万一哪天出了意外,部队不马上变成了一盘散沙?张明辉可不想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了必须训练将领们独自应对的能力,杨竟成就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