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其实徐仁寿也说出了那些敌视杨家敌视扬威军之人的心声。
杨家显赫了三百年,的确断了很多以武入仕之人的路。以往大唐不论绯紫公卿还是布衣百姓,对杨家戍守边关都非常有信心。武将任命也都是自己说了算,给朝廷汇报也只是走个流程而已。一些文不成,但略懂兵法的士子也被死死的挡在了杨家大门之外。
而杨家也并非任人唯亲,但自家人往往都比别姓士子优秀,这有什么办法?所以时间久了就给人一种朝廷武官皆出于杨家的现象。
李毅手指轻敲着龙案,缓缓道:“霍尚书,此事既然是你上奏的,也是你礼部的职责所在。你为何不议一议?”
听到皇帝亲自点名自己,霍升只觉得两腿有些发软。昨日右仆射大人说了此事后,自己也晓得了洛大人的意思,谥号庄。可后来自己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洛大人去尚书台之前先去了趟御书房。
那这究竟是陛下的意思还是洛大人的意思?如果是陛下的意思,那好办,只管上奏就行,可万一不是呢?万一陛下跟徐大人不是一个想法怎么办?
也像崔庆林那样,随便找个理由就贬谪他乡?
如果是洛大人的意思,那就说明洛大人心中自有定义,可洛大人为何不说?
霍升虽然犹豫不决,但还是心一横持着象牙板出列苦笑道:“陛下,微臣以为杨正平当谥号曰庄。”
心里大喊一声,:“洛大人,一定保住我啊!”
洛言看前边父亲手指轻轻摇了一下。无比了解父亲的洛言顿时明白了,父亲也是如此想啊。
洛言出列道:“启禀陛下,臣附霍尚书议。”
见国子监右祭酒大人都出列上奏了,余下臣子不禁猜测,难道这是洛大人授意的?
但现在能明哲保身吗?只要不怕被同僚排挤,被上级秋后算账就保吧。
六部除兵部,礼部尚书之外的其他四位尚书也联袂上前道:“臣等也附议。”谁叫国子监尚书台一家亲呢?
自家尚书发话了,六部侍郎也是你看我,我看你,蠢蠢欲动。
“庄”也是美谥,但不太靠前,与刘涛所提的“烈”还是低了一些。
李毅看着堂下臣子们,沉吟不语。
洛林上前一步道:“还请陛下定夺。”
李毅暗道一声“老狐狸”。缓缓起身道:“就依霍尚书所言吧,杨正平,谥号庄!”
旋即语气一转,坚定道:“此外,追封杨正平为忠烈侯。”
此言一出,徐仁寿脸色阴沉,洛林还是笑眯眯的。王太师看了徐仁寿一眼,眼珠子乱转。
霍升伸手摸了摸后背,只觉得后背一阵冰凉,明显是出了不少冷汗。
众人齐齐道:“陛下圣明!”
李毅继续道:“至于明年科举的事情...就由王鹤太师和徐柱国联手操办吧。”
满堂惊愕。
李毅说完就径自离去,司仪太监急忙扯着嗓子道:“退朝~”
作为大唐定都临安后的第一次科举,其主考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比如杨孟君此次参加科举的话,如果主考官是洛林,那事后便是洛林的门生,而杨孟君日后再去朝为官,那也是“洛派”的官员。
也就是说,此次谁为主考官,往后的几年谁在朝堂上说话的语气底气就足几分。以往这事也一直敲定不下,不过想来可能性最大的还是洛大人。
但此次陛下一锤定音,直接任命徐仁寿与王鹤。其中深意耐人寻味。
而徐王两人也是针尖对麦芒,从刚才的议事就能看出来,绝对是一山不容二虎的存在啊。
洛林苦笑一声,暗道:“果然有借就有还啊。”
李毅此举何尝不是制衡朝堂的帝王手段?不仅防止了“洛派”一家独大。更让中书,门下两省两虎相斗。
比较有意思的便是,李毅虽然任命了此次科举的考官,但并没有分清谁正谁副。
至于洛林那一番心声,估计也就只有洛林自己跟李毅最明白,徐仁寿王鹤可能也看出来几分。
李毅为何会听霍升的?因为皇帝陛下也明白霍升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来的。看起来是皇帝一锤子敲定杨孟君谥号曰庄,其实是完全满足了自己的心思。既然这事听自己的了,那自己不拿出点什么能行?这不,本来都快到口袋的科举主考官就这样交了出来。
刘涛淡淡看了一眼徐仁寿,又对着王鹤一抱拳便大步离去。
出了宝和殿,洛林抬头望着有些阴恻恻的天空,抽了下鼻子,也不急着走。洛言见父亲不动,也跟在父亲后面站着。
往后扫了一眼,发现徐仁寿已经走了出来,眯眼淡淡一笑。
竟然是徐仁寿先开口道:“听说昨天洛大人亲自送一个白衣少年出了洛府,不知那少年可是何人?想来杨正平逝世的消息也是那少年告知与你的吧?”
洛林嘿嘿一笑道:“哈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