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明君(3)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却仍然一如既往地拼命干活,身体自然越来越差,但他全不在乎。
    在这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背后,他似乎预感到了即将来临的危险。为了迎接那一天的到来,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此时王恕已经退休回家,吏部尚书几经变更,空了出来,朱祐樘想让马文升接替,但兵部也离不开这个老头子,一个人不能分成两个用,无奈之下马文升只好就任了,他推荐一个叫刘大夏的人接替了他的位置。
    马文升的眼光很准,刘大夏是一个十分称职的国防部长,在他的统领下,大明帝国的边界变得坚不可摧。
    但事实证明,这位国防部长最大的贡献并不是搞好了边界的防务,而是推荐了一个十分关键的人。
    弘治十五年(1502),兵部奏报,由于疏于管理,军中马匹不足,边防军骑兵战斗力锐减,急需管理。
    这是个大事,朱祐樘立刻找来刘大夏,让他拿主意。刘大夏想了一下,回复了朱祐樘:
    “我推举一人,若此人去管,三年之内,必可见功。”
    “谁?”
    “杨一清。”
    朱祐樘很快就在脑海中找到了对象,因为这实在是一个很有特点的人。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一清,一个快到五十岁的老头,不苟言笑,整日板着严肃的面孔,而且相貌出众——比较丑。
    反正是去管马,又不是派去出使,就是他了!
    于是干了二十多年文官的杨一清离开了京城,来到了陕西(养马之地),他将在这里的瑟瑟寒风中接受新的锤炼,等待着考验的到来。
    此时的三人内阁能谋善断,马文升坐镇吏部,刘大夏统管兵部,一切似乎已经无懈可击,弘治盛世终于到达了顶点。但朱祐樘的身体却再也无法支撑下去了。
    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告别的时刻终于到了。
    年仅三十六岁的朱祐樘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在这最后的时刻,面对着跪在地上哭泣的刘健、李东阳和谢迁,他回顾了自己几乎毫无缺憾的人生,终于意识到了他此生唯一的遗漏:
    “到了这个地步,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只是有一件事放心不下。”
    “太子是很聪明的,但年纪太小,喜欢玩,希望诸位先生劝他多读书,做一个贤明的人。”
    阁臣们回应了他的担忧:
    “誓不辱命!”
    看着这三个治世能臣,朱祐樘笑着闭上了眼,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这一辈子没有享过什么福,却遭了很多罪,受过无数恶毒的伤害,却选择了无私的宽恕,他很少体验皇帝的尊荣,却承担了皇帝的全部责任。
    从黑暗和邪恶中走出来的朱祐樘,是一个光明正直的人。
    所以我给了他一个评价,是他的祖先和后辈都无法得到的最高评价:
    朱祐樘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好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