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灵方堂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入夜前,我拿着张三王五写下的药方,找当地人打听了一个还算有名的中药堂,打算将药方上的药买回来煮着吃。
    据当地人说,小镇的确有一个有名的中药堂,名叫灵方堂,灵方堂里有一个上了岁数的老中医,据说行医济世几十年,慈悲行善,救治了不少苦命人,因此在当地,口碑颇佳,很多被他救治过的人,都将他唤作,活神仙。
    当然,这不是老爷子口碑积累下来的原因,毕竟在当地,行医济世的老中医,实在太多太多,而他最为特别,那就是,买药的时候,给多少钱,都行。
    这个都行二字,并不是一句儿戏,说的是,若是一个人疾病投医,但身无分文,那这个老中医,就直接不要他的钱。
    若治病的是工薪阶层,那一副中药的钱,也就几十块钱。
    如果是在市里上班的白领,买药的时候,可能就要付几百上千块钱了。
    更让人觉得惊奇的是,一些腰缠万贯的富商,来此地看病,出手一般都是数万,甚至数十万。
    即便是同样的药,老中医对不同的病人,会收不同额度的钱,虽然那些富商明摆着被宰,却也不得不花钱治病,毕竟能去他那里看病的,得的都是怪病,只要能治好,花多少钱,富商们也都不会在乎。
    这不是最让我感到好奇的,最让我好奇的是,老中医只需要给人家把脉,就能看清病人的病理和病根,甚至能看清,病人的家世。
    病人一个月能挣多少钱,他都知道的清清楚楚,病人近期行大运或者有凶兆,他也能看的一清二楚。
    当我听到这里的时候,基本上对这个老中医,就有了一定的判断,他应该是一个修道者。
    在普通人眼里,老中医只不过是祖上流传下来的一种治病方法,所以,学中医的,在年轻的时候,基本上挣不到钱,人们总是喜欢找那些老家伙看病。
    所有中医生,基本上都是熬资历,熬个二三十年,等岁数大了,自然就会有人慕名而来。
    其实,如果真要细究中医的起源,还要从黄帝内经说起,而黄帝内经,是道家经典学说,被后人发扬光大。
    李尔,张道陵,张三丰等大能后来居上,张角,华佗等潜心钻研,医学有了长远的发展。
    这个,便是中医的起源。
    因此,本质上来说,中医,起源于道家,是道家学说的一个分支。
    修道者行医济世,除魔卫道,最重要的三个本领,治病救人,看相算卦,降妖除魔,首当其中的,就是行医。
    那些赤脚医生,基本上都是道人,俗话说得好,不会看病的道士,绝对是江湖骗子。
    既然那老中医是修道者,我们算是同门,我便欣然前往。
    灵方堂位于小镇的一处老旧巷子里,周围都是居民区,若是不仔细寻找,压根就发现不了。
    我顺着狭窄的巷子往里走去,走了约莫几百米的距离后,狭窄的巷子顿时豁然开朗,狭窄的路忽然变得宽阔起来。
    映入眼帘的是两根古色古香的红漆柱子,柱子中央则是一块牌匾,上头写着灵方堂三个行书大字,看上去相当飘逸。
    和其他居民区不同,进入灵方堂,首当其中的,是一个宽阔的大堂,大堂里摆着几张桌子,上头放着茶水,以供病人等待时服用。
    让我震惊的是,此时将近入夜,灵方堂里人满为患,几百号人挤在了同一个大堂里,有站着的,躺着的,瘫着的。
    来看病的人,也是各式各样都有,穿着布鞋面容枯槁的老头,衣冠楚楚大腹便便的肥胖中年人,病恹恹流着鼻涕眼眶发青的小孩,一股脑的挤在了大堂里。
    孩子的哭闹声,老头的咳嗽声,中年人的埋怨声,一股脑的掺杂在一起,吵闹极了。
    我有些泄气,这么多人,估计看到天亮,都看不完。
    正当我犹豫着要不要明天早上再来的时候,一辆踩足了油门的劳斯莱斯幻影从巷子外疾驰而过,停在了灵方堂的门口。
    在这样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小镇,一辆几十万的奔驰c级,已经算是豪车了,而这样一辆办下来得需要一千五百多万的豪车,心里不免吃了一惊。
    这小镇,果然藏龙卧虎,什么样的富豪都有。
    能开这样的车出来,其主人,就算放眼全国,也一定是一个能让所在行业领域颤抖的超级大佬。
    劳斯莱斯停下后,一个微胖光头的中年男人急急忙忙跑了出来,他脖子上戴着玉佛,手腕上戴着一串檀木佛珠,中指和无名指上,带了两个戒指,戒指上的宝石尺寸惊人,估计这么一个戒指,就能在二线城市,全款买上一栋楼。
    这样一个超级富豪来瞧病,让我不禁吃了一惊,难道说,这灵方堂的老中医,果真那么神?
    微胖男子急急忙忙挤进了大堂,那些正在大堂排队的人,自觉的,让出了一条道,估计都认识这个人物,这才如此客气。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