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石碑上写的便是愚公移山的故事。
传说愚公移山,除了将太行山和王屋山移走,还有些不知名的小山,也都被移开了。
据说龙虎山的某些山头,便是当初愚公移过来的,这石碑便是为了留作纪念,在战国时期立下的。
石碑上的碑文,挤在了愚公移山的传说。
相传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当初天帝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帮助愚公移山,将这些山峦移走后,也就留在了人界,娶妻生子。
据说,人与神相爱,娶妻生子之后,剩下来的后代,便是半人半神之体。
以此相传,一代又一代,都会稀释神力,以至于到了成百数千年之后,人和神的后代,将会完全失去神力,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只不过这些人,都继承了先祖的遗志,在某些方面,还是能异于常人,如有神助。
这开山宗,便是由此而来。
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下凡之后,便再也没有回到人界,他的后代,则成为了开山宗的鼻祖。
至于开山宗的鼻祖是谁,已经没人知晓了,不过开山宗一代一代传下来,都以夸娥氏为祖师爷,天天修道习武,往往在巨力方面,有着额外的优势。
也难怪这乞丐老妇硬抗了我充满道力的一拳后,竟然丝毫未动。
在开山宗弟子的血脉里,一直都有神力留存,平时不会发挥任何作用,可到了为难关头,神力之血便会护人性命。
我望着老妇,心里的戒心陡然降低了几分。
开山宗的人自古以来,一向如此,并不注重吃穿住行,也不注重自己的相貌穿戴,因此在时间游历,经常被人当做乞丐。
只不过,眼前的老妇,的确有几分无赖的嘴脸,若不是她自报家门,我还真以为是哪里来的旁门左道上门找麻烦。
开山宗并不算是名门大派,因为开山宗传承的方法,与其他门派不同,每一代也只有七八个传人,人数很难扩大,因此只能算是古老正派,却一直流传于名门大派的传说中,很少重现于世。
一般的门派,可以在人世间广纳贤才,而开山宗不行,开山宗为了传承神力,必须与同血脉的人结婚生子,所以人数一直不多,堪堪将这一脉保留下来。
望着那七八个年轻的开山宗少年,我饶有兴致的打开天眼,望了他们一眼,只发现他们体内的经络和丹田,比常人的要宽厚,五脏六腑等也都要比常人坚固许多,心脏怦怦直跳,磅礴有力,的确有几分大力神的神迹。
不过问题来了,我天师府接纳弟子,从来都是光明正大,又何曾强掳过开山宗的弟子?
开山宗的弟子就那么几个,我们抢了他们的人,这简直就是自找难看。
“这位老大姐,既然是开山宗的人,那也是明事理的人,咱们有话好好讲,你刚才说,你家闺女,在我们天师府?我想,这应该是个误会。”我温声道。
“是个屁的误会,我那小乖孙女就在你们府上,就是你们府上的人,你们抢了我们的人,还敢抵赖?我草你奶奶,今天要是不放人,我们开山宗,就把你们天师府给搬移到阴曹地府旁边!”
老妇怒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