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隐形的空舰-2?不可能,一定是外星科技!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束了。颗粒性材料的想法很不错,但制造那种精度的材料,怎么想都有些天方夜谭。”
    “也不全是吧……”
    杨云和道,“我们的论证还是很成功的。如果王院士的理论正确,半拓扑结构能影响到金属的外在表现,就可能制造出那种复杂形态。”
    “你们上次是毫米级?”王进南问道。
    “对,很复杂。”
    杨云和摇头道,“我和其他人设计了很久,有几个工序还是手动完成的,有个底面的切割要求太高,机器没有那种功能。”
    “但是,现在原理不一样了。”
    他继续说道,“之前制造毫米级材料,就是精密切割、加工,现在和微球制造很类似。”
    “微米级也不可能切割制造。”
    王进南用力抿抿嘴,“我怎么想还是觉得不可思议,这种技术真能研究出来吗?”
    “我也不确定。”
    杨云和道,“如果是我……肯定就放弃了,但是,王院士,也许能行吧?那可是王浩……大神!”
    他说着都笑了出来。
    王进南也跟着笑道,“确实,那可是王浩,反正我们也不是直接负责人,就跟着做研究吧。”
    “是啊,尽力就好。”
    ……
    王浩知道很多人没有信心,但他也不想多解释什么。
    结果,能说明一切。
    如果不能完成研究,说再多也没有任何意义,他只需要其他人利用自己的知识、能力配合就好。
    这个项目有好几个大机构参与,需要很多的技术,设备以及人员支持,但实际上,项目的规模、投入,和湮灭力场的研究还是存在差距的,毕竟就只是一项材料制造技术而已。
    他只是按部就班的分配工作,让参与机构进行各类实验,再根据实验结果去讨论,一步步的完善技术内容。
    中途。
    王浩还打算跑一趟F射线实验基地,只是才刚准备出发就被劝阻了。
    廖建国、徐老师,再包括其他几个领导,都打电话过来劝他不要去F射线实验基地。
    “太危险了!”
    “只是一次实验,不用你特别跑一趟!”
    “一切都准备好了。”
    “放心吧!”
    他们都来劝阻自然是有原因的。
    F射线实验基地进行的是,装置内部微型核反应实验,也就是在F射线实验装置内的反重力场中心,放置了一个微型的核反应堆。
    开启反重力场发生装置、外部螺旋磁场发生装置后,内部放置的微型核反应堆就会被启动,会持续不断从内部供给高热源,以此来支持激发出高强度、可持续的F射线。
    这个实验已经准备很久,装置制造的也比较完善。
    核反应堆处在装置上部分的力场地带,外层被螺旋磁场发生装置包围,下方是厚厚的隔热层,反重力发生装置都处在下方受到保护,并有完善的冷却体系持续运转支持。
    现在和最初的设计有了不同,因为制造出毫米级颗粒性材料,下方的反重力设备已经得到更换。
    金属材料拥有远高于高压混合材料的安全、稳定性。
    F射线实验团队也有了更多的信心,他们按照计划一步步的启动设备,和预期一样的完成了点火。
    点火,只是实验的开始。
    这个实验持续时间最低一个月,他们需要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持续一个月以后,才会考虑激发释放F射线。
    当设备稳定运行一整天,好多人才轻呼了一口气。
    实验团队的压力太大了。
    其中压力最大的就是廖建国,作为F射线实验团队的负责人,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在F射线发生设备里进行核反应。
    想想,都很疯狂!
    在点火完成后的24个小时内,廖建国都一直盯着电脑屏幕,随时查看上报的数据,总是担心会随时出现问题。
    微型核反应堆,也是核反应,也具有强烈的放射性。
    如果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设备不止是暂停那么简单,还会被就地爆破、掩埋、销毁。
    到时候,一切又要从头再来。
    相比廖建国的紧张,汤建军则是非常的激动,因为他看到了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希望。
    如果把微型核反应堆换成核聚变反应堆,设备还能一直稳定的运行,就可以说实现了可控核聚变。
    当然,那只是想象。
    核聚变反应的强度太高,现在的实验设备肯定无法约束,但最少嘴里上都是差不多的。
    汤建军依旧很激动,他不断都囔着,“核聚变研究……”
    “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啊!”
    ……
    于此同时。
    国际舆论出现了新的焦点,阿迈瑞肯计划派出两艘航母,和其他三个国家,计划在争议海域周边进行联合演习。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