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超导磁悬浮项目?王浩:我反对,超导马上迎来巨大发展!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完,随后道,“我相信耗资、维护等方面,其他人肯定是说过了,那么我就再说一个理由。”
    “技术!”王浩说的非常肯定。
    廖光远马上道,“我们已经制造出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
    王浩摇了摇头,他从裤兜里拿出了手机,展示给其他人看,“大家都知道手机。十年前、二十年前,根本不敢想象现在的手机。大屏幕、手指操作,各种功能就不用说了。”
    其他人听着点点头。
    王浩继续道,“现在也一样。我们不能想象十年后的超导技术,磁悬浮技术,具体会是什么样子。”
    “这样的项目一投入就是几百个亿,建造时间跨度,最少也要五年以上,如果到时候,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呢?”
    “之前投入都会打了水漂!”
    廖光远笑着摇了摇头,“王教授,我知道你也在从事超导的研究,但是你可能不太了解,和三十年前相比,现在超导领域的技术几乎没有变化。”
    “理论,依旧是那一套理论,材料的变化也很小,还是需要100k以下的温度。”
    “同样的,磁悬浮技术,还是我们从徳国购买的那一套,即便是其他国家,也没有突破性的研究……”
    其他人听着也点了点头。
    王浩笑道,“过去不代表未来,也许超导技术,马上迎来飞速发展呢?”
    他说完没再继续谈,而是转身离开了会场。
    ……
    在超导的研究领域上,王浩可以算的上是一个新人,依靠复刻国外实验的研究,申请到一个大型项目。
    仅此而已。
    所以他的话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力。
    超导技术突破的辉煌时期,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阿迈瑞肯科学家柏诺兹和穆勒,发现了一种钡镧铜氧化物在35k时,就已经开始出现了超导现象。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柏诺兹和穆勒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也因此掀起超导研究的新**。
    当时全世界有两百多个实验小组参加了超导研究的竞赛,新闻媒体铺天盖地的对于超导进展的做报告。
    后来长时间的研究,发现再没有质的突破,超导研发的热情就过去了。
    现在国内好多顶尖的超导专家,都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他们或许当时只是无名小卒,后来参与了一些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超导材料,也就慢慢有了名气。
    王浩还属于超导领域的新人,但他也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因为他的研究方向,和常规领域是不同的。
    他只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已。
    在回到了西海大学以后,王浩就去了物理实验室,召集核心人员说起了经费、后续研究的问题。
    其他人也都打起了精神。
    现在新设备已经在调试中,只需要等待经费划拨到位,就可以继续后续实验了。
    王浩对于实验的安排是,以至少三种单质金属为材料,做超导的交流重力实验,并详细检测实验中的参数。
    这种研究说起来很轻松,做起来却非常的复杂。
    单质金属的超导临界温度很低,相对高一些的‘铅’、‘锝’,超导临界温度也只有7k、8k而已。
    其他一些超导金属,临界温度大多不足1k。
    要制造如此的低温,还需要实验配合,难度是非常非常高的,需要用到大量的高压液氦,实验设计要求也更高。
    同时,经费投入也会更多。
    何毅简单算了一笔账,看着数字都直撇嘴,“即便有了新的设备,一次实验,也至少花费三百万以上。”
    王浩倒是不在意,还进行了一下计算,“一次三百万,我们有一亿五千万经费,可以做五十次实验。”
    何毅都听的愣住了,好半天用力竖起大拇指,“……豪!”
    王浩已经迫不及待了。
    之前的研究已经建立了微观形态的几何框架,后续就是做实验记录数据,只要有足够的数据支持,就能够对框架进行完善。
    之后,就可以找到微观形态稳定性和激动超导温度之间的关系。
    这个对应系数非常关键!
    非常重要!
    就像是很多物理定律的系数,比如,万有引力常数,通过万有引力常数和公式,就可以计算出两个星球之间的引力。
    现在的系数则是用来计算单质金属,或者说是‘单质元素’的超导临界温度。
    只要能够研究出来,一定会是超导领域的重大进展,近而引发新一轮的超导热潮。
    王浩不由得想起和廖光远的对话。
    未来?
    最少超导的理论机制上,马上就会迎来巨大突破性进展!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