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百亿基础项目出炉,只要四百万?好人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地,而是和其他有影响力的学者一起到各国,试图说服各个国家决策人以及O盟组织对研究给予支持。
    当有足够经费支持的时候,研究才能够继续进行下去。
    组织内部并没有失去信心。
    任何人都知道强湮灭力场的研究有多重要,也知道未来湮灭科技会占据重量级地位,各个发达地区国家想保证国家地位以及影响力,就必须要掌握最顶尖的湮灭科技。
    当前种花家团队拥有最高端的技术。
    阿迈瑞肯进行了庞大的强湮灭力场研究支持计划,他们一定程度上已经放弃了国际湮灭理论组织。
    这种背景下,剩余的国家必须要合作研究才行。
    唯一的争议点依旧是方向!
    “是延续湮灭组织的方向,还是跟着阿迈瑞肯的思路,开启升阶材料方向的研究?”
    “布来恩、诺沃提尼都支持原来的方向,但他们就是正确的吗?”
    “现在有了常温反重力,继续高压混合材料的方向,会不会没前景……”方向确实是个难以决定的问题。
    “……”
    于此同时。
    国际舆论依旧针对常温反重力进行着报道,好多人认为未来会属于反重力的时代。
    既然已经有了常温反重力技术,就肯定会有常温横向反重力技术。
    一般来说,横向反重力场的强度往往要高于常规反重力场。
    若是能制造强度超过50%的常温横向反重力场,反重力技术就能得到更大规模的应用。
    比如,民航飞机会变成民航反重力飞机。
    比如,会出现更多的飞碟。
    比如,火箭技术可以轻易运送超高吨位的卫星和设备进入太空。
    等等。
    除了一些反重力技术相关的畅想以外,很多舆论也谈到了出现在记者面前的王浩。
    王浩说起要普及反重力技术,让更多的机构参与研究。
    同时,他还表示说,目标是研发出一阶材料支持的强度更高的反重力差,还对强度做出具体说明--
    30%。
    这个临界数字几乎就表示,他们会朝着‘普及强湮灭力场技术’的方向进行研究。
    问题来了。
    一个是,研究会成功吗?
    另一个是,等真正研究出来,确定会把技术公开吗?
    如果研究出来还不公开技术,王浩岂不是就在大众面前撒了谎,对于他个人形象就有了一些影响。
    王浩并没有受到舆论的影响,他甚至都不会去看国际新闻。
    当有和研究和技术有关的消息时,自然就会有人专门找过来,其他都根本没有影响。
    他只安心做研究就好了。
    王浩的研究目标确实是以升阶元素化合物为底层材料基础,来制造出强湮灭力场,但最终目的不是增加湮灭力场的强度,而是为F射线发生技术以及未来的核聚变研究打基础。
    “如果我们能够研究出一种金属材料,能够以直流的形式制造出反重力场,再结合磁场挤压效果制造出强湮灭力场薄层……”
    “它就能作为核聚变的容器。”
    “另外,内部进行剧烈核反应时,还能制造出高强度的F射线!”
    王浩对汤建军说道。
    汤建军院士也加入了研究中,因为他确定王浩的研究目标,确实是制造出核聚变反应的容器。
    汤建军是最顶尖的核磁专家,对于湮灭力场实验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只不过材料的研究上就没什么作用了。
    所以他还是留在湮灭力场实验基地。
    王浩所做的研究针对的是直流反重力技术,而国际上讨论的都是交流反重力技术。
    两者存在根本不同。
    直流反重力技术,是以直流电力支持,再结合磁场挤压就可以直接制造出强湮灭力场。
    交流反重力技术,则是以交流电力让材料临近达成超导状态,激发反重力场进行叠加才能生成强湮灭力场。
    两种技术不一样,针对材料也不一样。
    但不管是哪一个方向的研究,因为没有了理论的支持,研究成果都可以用‘寥寥’来形容。
    王浩发现连研发任务都无法建立,根本找不到确定的方向。
    最后,问题还是要归在理论。
    “理论,也很难。”
    “不,暂时不可能,没有足够的实验数据支持,根本无法进行分析。”
    “看来,还是要多做实验!”
    “……”
    他需要的是一阶元素材料的直流反重力特性实验,但极少有材料拥有直流反重力特性。
    材料,要自己研发。
    特性实验,还是要设计去进行。
    这些研究的目的,还只是为理论做基础的数据积累,想想就知道有多么复杂了。
    王浩想想都有些头皮发麻,但研究再复杂也必须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