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金谷二十四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卫烁算是金谷诗会的第二十四人,金谷二十四友的小团伙宣告成立。
    聚会一直持续到深夜,除了卫玠姐弟俩提前告退,大多数人醉酒后睡到第二天清晨,然后才兴尽而归。石凡送走了一批接一批的宾客,却一把拉住裴頠的衣袖,真诚道:“逸民兄,有笔生意和你谈!”
    裴頠好奇道:“都说铜驼街快变成石家的生意铺,从头到尾除了衙署和住户,到处都是你的店铺。我还听说,你无论见到谁,都想想能一起做什么生意。”
    石凡答道:“外界传言倒是有几分属实,不知逸民兄以为如何?”
    裴頠想了想,严肃道:“商贾让货物至需要之人,趋所需之地,本是好事。只是人性贪婪,或谋取暴利,或囤积奇货,或人员流动,于国家层面不利稳定。”
    石凡夸赞道:“逸民兄果然真知灼见,不过我和你谈的生意,没有暴利,没法囤积,坐在店里便可营业,不如跟我去看看!”
    裴頠笑着答应,他在想,有什么货物不是为利?哪个商贾不是要价?石浩然是个有趣的人,昨夜交谈甚是愉快,不妨继续多聊一会。
    两人骑马一前一后,跟了十数名侍卫,半个时辰后到了金谷园的作坊区域,进了一片草棚与乱石夹杂的地方。
    裴頠感叹:“昨日见的金谷园,或恢弘庞大,或清新脱俗,怎么也有如此杂乱之处?”
    石凡安慰道:“逸民兄莫急,等看了东西,你就知此处的好了。先给逸民兄讲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个行医的小兄弟,名叫葛洪。他虽然年纪不大,但见识深远,自己刻了四寸见方的大木印,上面密密麻麻写了一百多个字,这木印沾了墨汁朝纸上摁去,便可呈现出来,字字清晰可见。”
    裴頠人称“武库”,自然见识不凡,听石凡的话立即明白,惊道:“浩然是说,可以用木印在纸上印字?也就是说,只要木印足够多,以后不用抄书,便可以印出经史子集?”
    石凡暗自心惊,怪不得裴頠被称为国之栋梁,其悟性之高让人惊悚。同时,石凡也确信,这次找对合伙人了,他接着讲下一个故事。
    “汉末时候,蔡伯喈(蔡文姬之父蔡邕)提议,在太学门前竖起四十六块石碑,并在其上雕刻《诗经》、《尚书》等七部儒家经典,历时八年方才完成。此后,很多人争相抄写,其中有聪慧者独辟蹊径,用一张微微湿润的纸,用软槌轻打,使纸陷入碑面文字凹下处,待纸干后再用布包上棉花,蘸了墨汁在纸上轻轻拍打,纸面就会留下清晰的黑底白字,跟石碑一模一样的字迹。”
    裴頠越听越明白,他已猜到石凡的用意,惊喜说道:“浩然要用石碑印字,当前进展如何?”
    石凡大手一挥,请!
    绕过一块巨石,在后面的空地里,有几十名工匠正在忙碌,地上堆满了刻字的木板,以及印好的纸张。裴頠伸手拿过一张,略微有些软,字迹有的地方模糊,有的地方又涂抹过度。
    石凡接了过来,说:“工匠们反复尝试,这些都是印坏了的,你看这些。”
    裴頠饶有兴致的观瞧,这次拿到的好多了,虽然个别纸张略有破损,但上面的字迹却清晰许多。这些宣纸装订在一起,便是一本完整的书。
    石凡介绍道:“工匠们还在努力,现在的做法是先将书稿写好,让有字的一面贴在板上,然后由工匠在板上刻字。他们选用不同的刻刀,将反体的墨迹刻成凸起的阳文,同时将木板上其余空白部分剔除后使之凹陷。此后,用热水冲洗雕好的板,洗去木屑后刻板完成。印刷时,用圆柱形平底刷蘸墨汁,均匀刷于板面上,再小心把纸覆盖在板面上,用刷子轻轻刷纸,纸上便印出文字或图画的正像。将纸从印板上揭起,阴干,印制过程就完成了。”
    裴頠惊诧道:“浩然大才,你是从太学门前石碑上的拓印,竟想到此法。只是不知,这印板可印多少?”
    “印板制作完成后,一个工匠每日可印一两千张。”
    裴頠听了石凡的话,他暗自搓着手,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莫非是说,以后书籍可以由一本变成很多本,然后传遍千家万户。不止是世家大族有藏书,每个人家都可以读书,知识的传递从此不再昂贵。
    石凡看裴頠的表情,知道两人的合作差不多谈成了,由大晋国教育领域的老大支持,他的“金谷印社”不但开业有望,而且有望短期内名声大振。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