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什么?”
“你们宣武营总共才派来一千九百八十人?”
大清早的听见宣武营这名信使的禀报,朱有贵气得来回踱步。
随后猛地一拍桌子,回身指着信使鼻子:“本官在手令上写的清清楚楚……是五千兵力!五千兵力!”
“此次的目标是梅花帮!梅……花……帮!”
他最后一字一句,喷了信使一脸的唾沫星子。
快马加鞭赶来府衙报信的信使,以为自己捡到一趟肥差,没曾想知府会如此愤怒,心中叫苦不迭,连忙赔笑解释。
“大人息怒,请听卑职解释,非是我等懈怠兵务,实则因宣武营如今正值青黄不接之际……”
宣武营一向是自行招募兵士,朝廷定期拨给粮饷和军械等军备物资,由于宣武营不用出征作战,朝廷为防止营地叛乱等事件发生,兵部给宣武营的名籍是有限度的。按兵部名籍和朝廷法规,宣武营的保底兵力是三千人,最大兵力是八千人,所以宣武营的兵力素无定数。如果遇上灾荒凶年,宣武营还需参与抢险抗洪与救荒,这时候会招募更多的人出力。如果一年平安无事,自然得减少吃干饭的人,兵力何时多何时少,全凭宣武营一众官员自行调度,反正人数在三千与八千之间。
话虽这样说,其实宣武营这么多年来,兵力一般维持在四千到六千之间,朱有贵要五千人,正是因为清楚这一点。
信使磨破嘴皮子,极力解释为何才来这么点人,但再多解释也没用,连三千保底兵力都未达到。
“滚——”
朱有贵怒而拂袖:“给本府滚回城外待命!”
“是是是……”
这信使求之不得,二话不说,果断转身闪人。
信使回到城外宣武营的驻扎地,将朱有贵的话转述一遍,宣武营将领一脸迷惑:“不是说山贼吗?怎么是梅花帮?”
他喝着酒,随即摆摆手道:“无所谓,反正梅花帮也尽是些山贼强盗之流,来……咱们喝酒……”
“喝……喝……”
宣武营将领大清早的已经喝得两眼醉醺醺,手底下近两千人也好不到哪儿去。朱有贵以防官府消息被泄露,他在手令上并未明说此次是剿灭梅花帮分舵,更没提起分舵数量及具体人数。宣武营的人自然听说过恶名昭彰的梅花帮,但从未与梅花帮交过手,或许烈酒壮人胆,也不知他们哪里来的自信,似乎认为自己人多势众,装备武器优良,对梅花帮竟是不屑一顾。
……
……
苏州府衙大堂之内。
朱有贵仍是恼怒不已,背着手来回踱步,冯延祚等七位县令坐在椅子上,都默不作声。
他们刚才已经听朱有贵说过宣武营派来的人数居然才将近两千人,若加上苏州和七个县的兵力总合,满打满算也才将近三千人,而梅花帮二十二个分舵共有将近四千人,在人数上已然处于劣势。当然,这不是两军对垒,人数未必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梅花帮四千人也不是全部集中在一起,但也正是因为四千人不在同一个地方,行动起来才更加棘手。
按照他们前夜商讨的行动计划,等宣武营的五千人抵达苏州城外以后,苏州这一方的千余人再与宣武营会合,然后把六千人分成二十二批,同时行动同时将梅花帮二十二个分舵包围起来,最后同时出击,一举歼灭二十二个分舵。其实能不能一举歼灭,反倒是其次,但这件事绝不能拖,因为梅花帮不是死人,牵一发而动全身,若不能一击得逞,一旦给梅花帮时间把力量联合起来,形成反扑或滥杀无辜,那后果不堪设想,这个责任无人能够承担。
最关键在于,既然官府会获知梅花帮二十二个分舵的消息,那梅花帮岂不也有可能获知这一消息,每拖一时半刻,那么梅花帮知道自己已然暴露的可能性就会加大一分。梅花帮知道以后岂会坐着等死,即使他们不会反过来对抗官府,也必定会在第一时间闻风而逃,到头来这次行动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剿灭梅花帮分舵一事,只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击得逞。
此一举成败与否,在于一个快字,不能给梅花帮反应时间,更不能让梅花帮听到风声。
然而现在人数不及对方,梅花帮分舵又全在县城之内,以免伤及附近无辜或造成百姓恐慌,大多数战术都无法实施。
七位县令沉默良久,其中一位县令说道:“既然我们人手有限,那便只能退而求其次了,我们用三千人拿下梅花帮十个分舵,想来难度不大,若不行再退一步,七个分舵断无问题……”
这件事不能等不能拖,这位县令的话不无道理,其他几位县令大多点头表示认同,但心中都有点错失良机的失落感。
原本商讨出来的行动计划,因为宣武营的兵力太少以至于胎死腹中,朱有贵也不免有点灰心与失去冷静。
“也只好如此了……”
朱有贵坐回首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