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外研究员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硅谷位于美利坚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经过圣克拉拉至圣何塞近50公里的一条狭长谷地。
    因此,它的名字里面带个“谷”字。
    当然,在地图上你是找不到“硅谷”这个名字的,它只是一个区域的别名。
    硅谷早期以硅芯片的设计与制造着称。
    八十年代末。
    生物、空间。海洋、通讯、能源材料等新兴技术的研究机构纷纷出现,在客观上已经成为了美利坚高新技术的摇篮。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硅谷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半导体工业聚集区的代名词,也是世界最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
    在美利坚,大学的对于科研的参与度非常之高,有相当一部分的科研技术都诞生于大学实验室。
    硅谷的主要区位特点,就是附近拥有雄厚科研力量的顶尖大学。
    其中主要包括: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加州大学其它几所校区和圣塔克拉拉大学等。
    除此之外。
    硅谷还吸引了全球最优秀的技术人才,聚集了美利坚超过六成的风投资本。
    尤其是在80年代,苹果公司上市以后,上万家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集中在这里,时刻都在涌现着全球最伟大的创意!
    同样,这里也是无数科技爱好者的朝圣地!
    “我们是新经济的基石、繁荣的摇篮、所有其它国家效彷的标杆、资本主义最纯粹的表现。”
    这句出自硅谷风险投资掌门人约翰·杜尔的评价,恰如其分的展现了硅谷在现代科技与经济版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正是因为如此,陈伟东才决定,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来这里看看。
    我们不能道听途说别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
    只有亲眼所见,才能做出最客观的评价。
    同时,我们也需要镜子,知道别人的长处,才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奋发图强,力争上游。
    美利坚西海岸。
    一辆征服者商务车,在一棵大树前缓缓停了下来。
    随后,几位年轻人陆续从上面跳了下来。
    抬起右手遮挡烈日,望着远处灰色的柏油马路,低矮的欧式建筑群,门口停放着几辆有些老旧的福特皮卡车,李云等人的脸上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陈总,来之前你还说这里是全美利坚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怎么就这?我看和华南市也没什么区别啊,甚至还不如。”
    他们在路上,听完了陈伟东讲述的硅谷发展史,都怀揣着忐忑谦虚的心态,想要见识一下这个全美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结果,眼前的一幕却让他们大失所望。
    “他们的工业区在南部地区,这里只是那些公司的办公地址而已。”
    陈伟东深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望着远处稀疏的人影解释道。
    “哎,这么小的公司,我们国内也有一大堆啊。”
    向少华望着远处的小木屋,觉得米国人所谓的高新技术也不过如此。
    看他的态度,显然是把这里的公司,当成和国内皮包公司一样的类型了。
    陈伟东笑了笑,解释道:“硅谷到处是经济奇迹和一夜致富的人,你们不要小看这些小房子,有很多世界知名的大企业,都是从这种小房子的车库中诞生的,例如:惠普、苹果、谷歌等等....”
    硅谷之所以闻名天下,不是因为它多么能赚钱,而是因为他的“颠覆性创新”能力。
    普通的创新是在同一条赛道上,向前跨一步,而硅谷的创新能力,则是开辟出一条新的赛道,并且吸引更多的用户和企业加入其中,逐渐成为主流赛道,而旧赛道则逐步荒废。
    比如1981年索尼推出数码相机,并最终代替胶卷相机,成为了市场主流,这就是一种颠覆性创新。
    而涉及各行各业,能够让人类科技树的生长方向发生偏移的创新,就被称之为“科技革命”。
    很显然,这种创新要比普通创新难的多。
    而且,很多时候是可遇不可求的,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但硅谷的本事,就在于把偶然,变成一种大概率事件。
    从以太网、图形用户界面,再到个人电脑,互联网.....等等,硅谷持续性的诞生了“颠覆性创新”。
    不断孵化出了能够开辟新赛道,引领时代的企业。
    这才是硅谷最厉害的地方。
    陈伟东一边说着硅谷的核心理念,一边向不远处的木质独立屋走去,几人三五成群,又是亚洲人的面孔。
    吸引了不少路人的频频侧目。
    就在这时,他们身后响起了一道陌生的声音。
    “你们也是华夏人吗?”
    “咦?”
    “你是....”
    陈伟东转身,看见不远处有一位年纪约莫五十岁,穿着白衬衫,戴着黑色方框眼镜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