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真假新能源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等多种发电方式,但大部分电力仍然是通过燃煤、燃气的传统能源发电方式获得。”
    “这就意味着,电动车的能源并不是完全清洁和可再生的,因此并不能完全符合现代人类对“新能源”的定义。”
    “更何况,法国人早在1881年就以铅酸电池为动力,发明了电动汽车,比汽油车的诞生还早,所以电动汽车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更谈不上是什么新能源汽车。”
    他的这番话,得到了好几名研究人员的认同。
    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基础建设,全国各地都用电紧张,甚至有不少地区还不能保证全天候供电,经常性拉闸限电。
    如果选择发展电动汽车,就必然需要大规模的电力基础设施支持,包括发电站、输电网、配电网等。
    这些电力设施的建设周期,最少都是以十年单位起步。
    哪家商业公司能等的了?
    最后即便普及了电动汽车,减少了对石油的依赖,但电力的来源、资源消耗始终是一个迟早都要面对的问题。
    他们最终,还是需要发展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来替代。
    陈伟东听完他们的论述,也觉得现在发展电动汽车的意义不大。
    电动汽车的电池衰减、里程续航问题,都和他心目中的新能源汽车,存在较大的出入。
    不过考虑再三,他还是没有完全否认电车,而是问道:“如果我们公司要造电动汽车,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吗?”
    一名头发花白的研究人员摸了摸头顶稀疏的头发,咧开嘴笑道:“陈总,就这个东西还谈不上什么技术储备。”
    说着,他竟然直接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巴掌大的玩具四驱车。
    “电动车的技术原理,跟我给孙子十块钱买的这个玩具车是差不多的,两节电池搭配一个马达,一些齿轮就能跑。”
    “如果想要做到启动自如,增加一个电控技术就行了。”
    “我也不是吹牛,就这个东西,我们部门随便找几个小伙子花点时间都能设计出来。”
    陈伟东和林泽巨都被他的讲解逗的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这名研究人员确实有说这番话的资格。
    他所在的控制工程部门,其研究的方向早就不是陆地交通工具了,而是火箭、跨大气层飞行器,稍微基础一点的也是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控制技术。
    这也侧面说明了,电车需要的技术并不复杂,只要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三电”技术,谁都能造车。
    这也怪不得《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文件出台后,国内瞬间就涌现出十几家资本宣布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了。
    普通人并不会想到技术壁垒、准入门槛这些深层次的问题。
    否则单论技术底蕴的话,雅迪、绿源、艾玛,这些两轮电动车企业,哪个不比他们这些门外汉更懂得造电动车?
    他们之所以没有贸然进入电动汽车行业,应该是考虑到生产线建设、原材料采购、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成本问题。
    毕竟造车计划一旦启动,基本上就没有退路了,动辄几百亿的投资,没有几家企业能够吃得消,大部分都需要多家金融机构集资参股才得以进行下去。
    就在这时。
    一直没有发表过观点的赵工突然提议道:“我个人认为,如果公司非要造新能源汽车的话,还不如一步到位,搞氢能源汽车。”
    “氢能源?岛国正在研发的那种?”
    陈伟东大脑开始回忆起来。
    他记得丰田公司好像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展开对氢能源汽车的研发。
    那是一种使用液态氢做为燃料,通过燃料电池产生电能驱动的汽车。
    由于氢气燃烧的唯一产物是水,所以发动机尾气排出来的是水蒸气。
    属于真正的零排放、零污染。
    而且它最大的优点,是它的续航能力。
    氢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率可以达到50%以上,远高于油车内燃机的20-30%。
    只要氢存储技术足够高。
    氢能源汽车一次加满液态氢的整体续航能力,甚至可以达到1000公里以上。
    根本不是油车和电车能够比拟的。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氢能源汽车,才是最符合新能源汽车定位的车型。
    然而,材料部门的负责人刘伟涛却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陈总,不可否认,氢能源汽车确实有很多优点,也是目前人类最理想的新能源汽车。”
    “可是,大家想想,为什么岛国从九十年代初就开始氢能源汽车的研发,但是到目前差不多二十年过去了,他们的氢能源汽车都还没有大规模推广,这应该是有几个关键的技术难题没有解决。”
    “先不谈制造液态氢的高昂成本,氢气的存储和运输就是个绕不开的问题。”
    “因为氢气是一种非常活泼的气体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