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凛冬城与农民大起义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条道路上,取得了一点发展,然后将精力全部放在这条道路上,反而会停滞不前。
    比如黑火药。
    从黑火药中诞生了许多武器,但如果执着于黑火药的发展,一直钻研黑火药,那反而会被时代所抛弃,可能大量的人力物力就浪费掉,而且没有任何的效果。
    因为黑火药和现代火药,不能说毫无关系,但也关系不大。
    在开始着手解决现实问题的时候,首先就是解决粮食问题,怎么才能够更高效的利用北方有限的水资源,水车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然后。
    洛氏的研究人员从数学的世界中出来之后,又一头扎进了物理的大坑中,开始研究力学,在这方面,古罗马的阿基米德早就研究出来的浮力定律给了洛氏一些灵感,拥有更高阶的数学工具,洛氏的研究很顺利,计算出了许多公式,提出了不少原理,解释了很多以前解决不了的现象,所有人都很是欣喜,人类对于世界本质的解析,又进步了很大一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力学的发展,在短短几年之内就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再给洛氏二十年的时间,完全能建立经典力学的大厦。
    但大唐已经顶不住了。
    战争爆发了。
    大批在研究方面没有天赋的洛氏子弟踏上了战场。
    而有研究天赋的子弟,则依旧留在凛冬城中。
    凛冬城。
    洛氏的研究基地。
    当大批敢战士离开了家族,所有人都感觉到了窒息的感觉,帝国真的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
    如果不能解决那些帝国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所将要承受的,将是生命无法承受之痛。
    凛冬城外。
    一个年轻人静静坐在一条小河边上,他望着水磨在运转,突然低头嘟囔了一句,“它为什么不能自己转呢?”
    ……
    在帝国的军队中,火药已经颇为普及,但早期的黑火药,威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它既不能彻底代替弓弩的作用,更没有摧毁一座城池城墙的强大作用。
    但它的确对战争形势造成了重要的影响,比如本该蓬勃发展的重骑兵,很快就在战场上失去了踪迹。
    关中的战争凶险而激烈。
    宋国的战斗力,并不如何强悍,尤其是在陆地上,常年生活在热带,已经让他们失去了悍勇,仅仅凭借着海军和帝国的海军在作战。
    帝国的强大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即便是燕国和宋国一起造反,也不能对帝国造成什么军事上的压力。
    在过去的两百年中,藩属国服从帝国的统治,这就是根本的原因,帝国拥有最强大的拳头。
    支撑帝国拳头的,则是每一个在田地中耕作的农民。
    一把稻米,一把麦穗。
    组建了帝国宏伟的大厦。
    而现在这个大厦的基础崩塌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帝国的大厦也将因此而倾塌。
    ……
    帝国的腹心终于出现了造反的百姓。
    在过去的每一个王朝末期,都会有百姓反抗王朝的暴政,他们痛骂着皇帝,唱着朴素的歌曲,进行反抗。
    但这次不一样。
    这一次的造反更像是一场为了求生的反抗。
    这一次的造反是因为中央朝廷已经不能履行让百姓活下去的重任,于是百姓自发组织起来。
    这种组织力,也是帝国在过去的那些年中赋予和培养出来的,现在成为了推倒帝国的推手。
    帝国缺少粮食,但也不是所有人都缺乏,帝国的官吏不可能完全将粮食分发下去,那不可能做的到。
    帝国的百姓从来都不甘心以奴隶的身份生存下去。
    现在也不甘心在别人的施舍下存活,亦或者在绝望中等死。
    淮河以北的大片地域都掀起了攻击官府的行动。
    他们将这种行为称之为“举义旗,清奸佞”。
    没错。
    大部分的义军,并不想推翻大唐的统治,他们只是单纯的将那些贪官污吏杀掉,然后将府库中的粮食放出来。
    所有人都认为是那些官吏故意不放出粮食,他们不认为皇室会故意饿死他们。
    但即便是一开始如此,有些事情一旦开始就难以停下,尤其是他们发现就算是将府库中的粮食全部释放出来之后,也只不过是多撑一段时日后。
    造反的性质就彻底变了。
    还存活的每一个人,都变成了敌人,义军的领袖很快就官僚化,当初官府的官吏想要保存粮食,优先保证朝廷官吏和兵卒们吃,现在义军领袖如法炮制,同样选择了将粮食优先提供给自己的亲信吃。
    到了这个时候。
    一个赤裸裸血淋淋的现实,已经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人多粮少的现实,是客观而存在的。
    最正确的方法就是大家都饿一饿,起码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