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李洛联姻(卷末)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洛苏是大唐国师!
    何谓国师,国之师也,又何谓师,所谓传道、受业、解惑是也。
    洛苏做事,一向以身份为根基,是以和他所共事共处过的所有人,从来不会觉得他言行有逾规越矩。
    从进入大唐以来,他门下不曾有一吏员,不曾有一门生,不曾主政一方,不曾商议过对冬突厥战争,换句话说,他不曾对某件军政要务发表什么看法。
    但他曾言休养生息之法,曾言破冬突厥之事,现在他又在殿中为帝国君臣授课,讲一讲什么叫做帝国大业,什么叫做帝国体系。
    他在这里所言语,进入君王和宰相的耳中,那之后的利益纠葛都和他无关,他只讲道,至于如何用道,那是君主和大臣的事。
    洛苏回了灵天阁。
    犹如功成身退的圣贤,他重新坐回了山巅,没人知道他下次出现,会是什么时候,但每个人都知道,那一定是又一件会影响天下的大事。
    李世民下诏,诸宰相商议出的章程,很快就颁行而下,在长安建立了两个机构,一个叫做理藩院,一个叫做枢密院。
    理藩院的长官叫做理藩令,正三品,下设六司。
    分别掌管事务——
    掌管藩部的爵位册封,诸国可汗以及王位都要经过天可汗册封。
    诸部落的疆域,诸国不能随意互相发生战争,那边界勘定就需要大唐来定。
    每岁大唐赐下钱帛的多少以及藩部进贡牛羊马等,这属于朝贡体系以及赏赐,是大唐的对外政策很重要的一件事。
    藩部官方和大唐官方的贸易保护,在边境开启贸易,以及往西域去的大唐商队,要互相配合。
    藩部宗教事宜。
    藩部大致的户口统计。
    基本上按照尚书省的规格来设置,在理藩院之外,枢密院的长官叫做枢密使,正三品,负责统计藩部的兵丁,以及征发诸部兵丁,各国的可汗以及贵族,都在要枢密院挂名,等到大唐出兵的时候,就从枢密院点将,随从出征。
    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来,这二院的权力是很大的,虽然天子没说这二院能够参议政事,所以二院长官还不算是宰相,但那是因为这二院负责对外事务。
    宰相的本职工作还是治理国内。
    但只要涉及对外事务,这二院就是宰相,因为在天子的诏书中,明确说明,以天可汗名义下达的诏书,交由理藩院去执行,这是什么意思,不就是说理藩院是对外的尚书省!
    大唐真的和以前的那些王朝不一样,这是所有人都能够意识到的东西。
    那些来到长安的外藩人,更是深刻的体会到了如今大唐的包容。
    这些人纷纷给家乡的友人写信,让他们早日到长安来,看看这座世界上最大的世界大都市。
    大唐的确是不同的,因为这是一个经历了数百年民族大融合后重新建立的王朝!
    ……
    在贞观四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对于朝廷来说不大,但是对于李世民来说很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长孙皇后生下了二人的第二个女儿,二人结婚这么多年,有了三子二女。
    最重要的是,在得知长孙皇后生下的是个女儿的时候,他很是高兴,对洛玄凌道:“青玉,朕当初答应你的事情,现在终于可以做到了。”
    当初答应洛玄凌的什么事?
    当然是要嫁一个女儿给洛玄凌的儿子。
    李世民出身关陇大族,政治联姻几乎刻在了他们这些人的骨子里面,他的女儿大多数都嫁给了功臣以及他看重的臣子。
    洛玄夜的儿子洛君成娶了他的嫡长女,李世民决定要让洛玄凌的儿子洛君烈娶自己的嫡次女,很公平。
    当初一直生不出来,所以没办法,现在生出来了,李世民立刻就把这件事提了出来。
    洛玄凌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在现在这个诸夏中,不提自由恋爱的话,如果要政治联姻,那除了李氏的公主,再也没有能够和洛氏相配的高门。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洛氏主动的在融入大唐,虽然还不能嫁皇后,让皇帝有洛氏的血,但至少要达到让李唐皇室一想到洛氏,就认为是自己人的程度。
    这就需要不止一代,不止一个人去联姻,就如同当初姬姜联盟的稳固一样,那是许多国家一起实现的。
    要知道当初他的姐姐洛玄镜想要求娶一个李氏的公主,但是当时李世民没有女儿,于是只能放弃,因为洛玄镜的儿子洛君功出生在武德二年,只比洛君成小一岁而已。
    这就不得不提洛氏下一代的嫡子,以“君”为辈,男子以“成功骏烈,卓乎盛矣”为名。
    现在出生的嫡子,分别是洛玄夜的儿子洛君成,生于武德元年。
    洛玄镜的儿子洛君功,生于武德二年。
    洛玄星的儿子洛君骏,生于武德三年。
    以及洛玄凌的儿子洛君烈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