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投机取巧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也不算事什么大事。
    但凡稍微懂点事的朝臣,或者当做没看见,或者找了许多杂七杂八的理由,为朱元璋开脱。
    就过就在这种时候,刘崧这家伙却站出来大煞风景。
    直接讲朱元璋喷了个狗血淋头
    无非就是说,朱元璋身为大明皇帝陛下,连自己穿着的衣服,都不能够检查好,否则的话怎么可能会出现,鞋带断裂都不知道的情况?
    连区区鞋带的问题,都没有办法做好,还怎么样治理好天下云云。
    当时老朱真的很想大手一挥,让御林军把这个舌燥的家伙展推出去乱棍打死。
    不过最后,老朱还是压制住了这种冲动。
    因为他明白,刘崧说的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至少比起那些视而不见,又或者帮他开脱的人来说,这家伙说的是实话心里话,也没有邀名买直的想法。
    大明的朝堂之上,不能缺少这种真正敢说真话的人。
    也就是出于这种考虑,尽管刘崧这家伙每一次开口,老朱都有一种深深的蛋疼之感,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对刘崧做什么。
    甚至,这个家伙的官职,这些年来还一直稳步上升之中。
    这期间,也不是没有人学过刘崧,故意装出一副正直的模样,义正言辞的指责老朱一些不大不小的错误。
    可老朱是什么人?从一个乞丐,一路爬到皇帝这个位置的千古牛人。
    那些人的小心思,怎么可能瞒得过他的眼睛?
    这些人表面上正气凛然,可说的事都是那些不重要的小事。
    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如果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跟她对着干,很有可能真的激怒他。
    到了那个时候,可就没有办法轻易收场了。
    对于这些别有用心的人,老朱当然不会客气。
    虽然没有大手一挥,直接把他们全都砍了。
    可以让这些人“如愿以偿”去岭南又或者是大明新占领的土地,为大明做贡献去了。
    经过这么几次之后,朝廷上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全都老实了。
    他们很明显也能够看得出来,这种邀名买直的手段,在老朱面前是没用的。
    至少在目前的大明朝堂上,除了刘崧之外敢真正当面质疑朱元璋的人不多。
    刘崧是人才不假,不过他这种特别正直的人,政治手腕那是真的不高。
    至少跟刘基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刘基的确是个人才。
    如果没有朱瀚的出现,这家伙放在整个历史上那也是数一数二的厉害角色。
    否则的话,后世也不会有关于刘基的那么多传说了。
    反正以老朱对于燕京这边情况的了解,表面上刘崧是这边的一把手。
    然而实际上,燕京城大大小小的事,大部分其实都是刘基在管。
    他才是燕京这边,真正掌握实权的人。
    这种东西,当然不可能只有他一个人看出来了。
    只要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能够明白谁才是真正说的算的那一个。
    只是刘基很有分寸,但凡有比较重要的事,从来不会自己拍板做主。
    而是会先去跟刘崧商议一番,而刘崧一般也不会拒绝。
    不差他怕了刘基,毕竟刘崧可是连朱元璋都敢当面顶撞的人。
    刘基做事面面俱到,刘崧对事不对人,只要事情做好了,自然不会像某些无能的上官一样,故意没事找事。
    这种情况之下,想要投机取巧的人,数量应该绝对不少才对。
    其实,刘基甚至都不用做什么作奸犯科的事。
    只要把该给的东西给那些商人,就能让他们感恩戴德了。
    比如某一个工程,一个商人有承包的资格,而且选的本来就是他。
    这种时候,收下对方的礼物,哪怕是老朱也说不出什么来。
    以刘基的本事,朱元璋相信他能够做的不动声色,不留一点尾巴。
    人情往来嘛,只要不是明目张胆的贪污受贿,老朱也不会真的那么苛刻。
    可就连这一点,刘基竟然也没有做?
    这反而让朱元璋的心情,越发的愤怒了。
    如果刘基真的这么清正廉洁,那么这巨大的宅子,究竟是哪来的?
    这家伙,肯定是有着什么,他都不知道,甚至整个燕京都没有几个人知道的,特别的收入来源。
    老朱的侍卫送上拜帖:“您好,我们是鄂国公府上的,这次来燕京,是专门代替鄂国公来拜访的,还请麻烦您通报一声。”
    “鄂国公府上的?”刘府的门房闻言顿时愣了一下。
    他也是刘基府上的老人了,因为比较守本分,所以被派到燕京这边,帮助刘基守门的。
    对于刘基的情况,也算是相当的熟悉。
    正因为如此,他才觉得奇怪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