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孔圣遗篇,宣传新式学问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伯温就是走了进来。
    他倒是给朱瀚带来了一个没有想到的消息。
    “大人,北面的曲阜有人来金陵,想要求见大人。”刘伯温说道。
    “曲阜?难道是北孔?”朱瀚说道。
    山东曲阜,除了孔家,朱瀚是想不到其他。
    “没错,正是孔家,是衍圣公的长子孔希学亲自来的。”刘伯温说道。
    “曲阜离着我们金陵可是很远,就算衍圣公想要当墙头草,这是不是有些倒得太快了?”朱瀚戏谑道。
    衍圣公的墙头草作风,从金蒙开始就已经是非常娴熟。
    “呵呵,大人说笑了,金陵离着曲阜远,可徐州距离曲阜近啊。”刘伯温笑道。
    朱瀚点点头,他倒是差一点往了这个事情。
    自从红巾军攻占汴梁,毛贵等人就率军东进,收复之前丢失的徐州等地,距离济宁府曲阜不过是几百里地。
    大元朝眼看着就要无力抵抗,衍圣公派人来求见,自然是合情合理。
    “大人,要不要见?”刘伯温问道。
    朱瀚微微一笑,“他是怎么来的?”
    “悄悄来的,孔家人打扮成行商,带着不少北货和银子。”刘伯温说道。
    如今金陵的商税轻薄,有没有官吏军士胡乱盘剥,引得许多地方的大小商人都是来金陵贩卖贩买。
    “呵呵,这衍圣公还真是好算计啊,不仅来当墙头草,还要来做买卖!”朱瀚冷笑道。
    随后,他向刘伯温道:“告诉那个孔希学,他们是鞑虏封的衍圣公,在金陵这里不管用,若是做生意,那自然是可以,若是想要求见我,他们是鞑虏官吏的身份,还不够资格,除非能够举济宁府献土投降!”
    “那大人的意思,真的不见他?”刘伯温说道。
    “当然是真的,这个衍圣公实属祸害,听说他给蒙元献计献策,想要调集辽阳女真野人等部入中原,歹毒的很,以后不清算他的旧账就已经是我宽宏大量了,还想要来投机取巧,老王八东西想得美!”朱瀚骂道。
    辽阳行省基本是女真等强悍渔猎民族的地盘,他们一旦被武装起来,绝对是一股强悍的势力,北方红巾军对于这个敌情非常重视,所以才急匆匆开始抢占地盘,就是为了在这些蛮子们到来前,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本。
    而为了遏制蒙元的这个调兵方略,朱瀚最近也是不得不抽调力量。
    把一万三千多名高丽八旗兵重新整训武装,准备让高丽八旗兵反攻高丽。
    从辽阳背后狠狠捅上一刀,让辽阳行省的女真蛮子们不敢南下离开。
    “这个衍圣公的公子,限定他三日之内,必须要离开金陵,否则我就派人把他们给打出去!”
    “哦,对了,再告诉他们,我们金陵这里,只认衢州的孔圣人嫡系正统,什么来历不明的北孔,一律不认!”
    朱瀚不禁要狠狠踩蒙元衍圣公的脸面,而且还要诛心!
    其实,在蒙元一朝,早就已经是有了传闻,前一代的衍圣公继承人曾经闹出国大乱子,后来被蒙古人选了一个外人冒充继承了衍圣公。
    朱瀚已经是把儒学套上了自己的‘新学’皮,自然是不需要什么北孔衍圣公的投靠。
    两天后,原本还自信满满而来的孔希学,就被金陵府官吏一脸嫌弃的赶出了金陵城。
    如此落差,让孔希学是失魂落魄,行船了两三天都是没有想明白,红巾贼头目朱瀚哪来的底气,竟然敢拒绝自己圣人后裔的投效呢?
    “哼!贼寇果然是贼寇,不知道尊崇圣贤,早晚要死无葬身之地!”
    孔希学已经在心中打定了主意,将来一定要给朱瀚兄弟二人好看!
    半个月之后。
    江南行省的秋试科举轰轰烈烈的展开。
    最引人注目的自然就是江南行省的新学科举。
    作为南孔当家人的衢州孔氏孔元朗作为江南行省总提举学政,亲自主持了科举开考。
    与旧科举动辄七八天的科举考试不同,新式科举只有短短两天。
    经过一番考试,各州府很快考核出来各地的秀才、举人等功名。
    并且所有的举人都是立刻被送往金陵,准备接下来的进士考试。
    作为最重要的进士考试,孔元朗这个江南总提学可是不敢再当主考官了啊。
    按照以往的惯例,主持进士科的人除了朝廷皇帝之外,那就是别无他人的。
    红巾军这个草台班子可以胡搞八搞,孔元朗可不敢跟着胡搞。
    以后万一要是被大宋皇帝韩林儿或者刘福通问罪,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金陵城,江南行省衙门内。
    朱元章一身紫色王袍。
    正由两名随从整理着衣角,脸上挂着笑容,对着朱瀚说道。
    “七五啊,你说咱这泥腿子出身,要去给那些读书人当主考官,是不是有些不合适啊。”
    朱瀚撇了撇道:“哥,这有什么不合适的,咱们早就说了,谁考上进士,那就当官的前途,既然他们为了当官而来的,自然就是谁给他们官,谁就当主考官。”
    “至于什么泥腿子出身,哼!这些读书人不都是标榜自己是耕读世家嘛,耕田又读书,那也是泥腿子,和咱们是一样的!”
    朱元章听罢,顿时大笑起来。
    孔元朗推辞主考官之后,他还对朱瀚悄悄说过,只有让朱元章来当主考官才合适。
    进士科的人,那可就是天子门生啊!
    整个江南,除了吴王朱元章之外,谁又有这个资格呢?
    自己在江南先下手搞科举,已经是绕过汴梁的大宋朝廷和皇帝,必须要把老哥这个吴王身份给用上。
    金陵的进士科大考,其实也并不是有多么难,无非就是综合性的儒家‘新学’考评。
    凡是这些州府举人们,能够掌握好新学的数理化基本可以取得不错的排名,毕竟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辅导机构和老师,学的好不好全靠个人本领。
    经过三天大考。
    所有的阅卷完成之后,江南行省的进士科终于是即将公布。
    吴王朱元章亲点了一名浙江婺城的士子为江南行省新科进士第一名,也就是江南状元。
    这名浙江婺城的士子叫做陶广义,不过才二十多岁,却是把儒家新学掌握的堪称精熟无比,对于朱瀚亲自出的考题简直是毫无难度,
    甚至于连一些颇有难度的试题都是能够做出解答。
    “陶广义?”
    朱瀚看着老哥亲点的这个进士第一名,不禁感到一番莫名熟悉。
    再一看这个陶广义的籍贯和履历,瞬间想起来他的另一个名字。
    “老天爷,这还真是缘分啊!”
    “这个陶广义,不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万户嘛!”
    wap.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