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列火车前后各有一个车头。车头连着一辆六个铺位的卧铺车厢,作为司机和机械师、司炉工的住宿车。
还有一节油罐车。这列小火车是烧燃料油的。因为燃料油便宜。
火车拉响了汽笛。每一节车厢里的广播传来了声音。
“各位尊敬的旅客朋友们,本次列车是中东铁路通车的第一列火车,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在列车抵达终点站尼布楚车站时,我们有精美的邮票纪念册相赠,大家不要忘了去候车室排队领取。”
“本次列车在行驶途中,可以开窗,但不可以打开车门。也不可能把肢体伸出窗外,以免遇到危险。有特殊和紧急情况,可以使用车厢内的有线电话机,向位于中间和两头的乘务员车厢联络。”
“乘务员会从车顶走到该车厢,从天窗进入。灭火器和朴刀在沙发后侧的墙壁内。遇到火灾和土人袭击时,可自行取用。每次停靠,站台上会有服务人员上车,更换垃圾桶,同时灌满暖水瓶。”
“本次列车提供免费的盒饭,早中晚三餐各一次。停靠时会有服务人员送到车上,下一站回收饭盒。同时停靠站站台有流动售货车,乘客可以自行购买需要的商品。”
这列火车需要经过漫长的蛮荒地区。尽管每隔五十公里,就有一个车站。堡垒式的车站内驻扎有护路队和蒸汽卡车。而且路基的五米外,两侧有一米厚度的滚筒铁丝网封闭。
但经过崇山峻岭、密林深处时,难保不会有野人、栖林人袭击。
所以车体都是五毫米钢板制作的。可以免疫弓箭和刀枪等冷兵器。同时,玻璃窗外还有钢板百叶窗,平时可以上推固定,遇到危险时可以放下来,保护玻璃免被击碎。
列车的最前面和最后,以及五十节车厢的中间每隔十个车厢就有一个装甲车厢,车厢顶部安装有三管加特林机枪。一共有七个装甲车和七座机枪炮塔。
这些装甲车厢内有六个卧铺铺位,驻扎六名铁路护路乘警。全车一共42名乘警。他们身穿迷彩防刺服,内插防弹钢板。
装备老套筒和左轮手枪,冷兵器有康熙战刀款朴刀。把马棒拧上去就是长柄朴刀。低烈度冲突,可以用包钢带椎体颗粒的马棒解决。每个人还有一面铝合金防弹盾牌。
为了对付扒火车抢劫的,每节装甲车厢还装备一支四十毫米的霰弹发射器。是仿制的美制M79榴弹发射器。
因为火车速度慢,平均时速只有25公里每小时。这个速度下,人可以轻易扒上行驶中的列车。霰弹枪可以用密集的钢珠弹,把他们整片的打下来。
没办法,这个时代铁路是超前的。
但是有强烈的现实需要的。黑龙江流域水运受制于冬季封冻,至少有四个月不能通航。火车是十分必要的。
但漫长的路线上都是蛮荒之地。遍地都是不知道什么乱七八糟的民族和部落。火车上的食物、各种物资足够引起他们的疯狂。
这里同样是物资极度匮乏的地区。大明的商队可很难到达这里。
布喜娅她们在开车前就领到了饮料和零食礼包。布喜娅打开一看,她惊喜的发现,里面都是油纸的小牛皮纸袋装的小食品。
有五香瓜子、鱼皮豆、麻辣小米锅巴、油炸蚕豆。一包油炸水鳖(东北特产的水生甲虫,高营养的黑暗料理)。饮料是玻璃瓶的格瓦斯。
好多小纸包上写着速溶咖啡、奶粉、袋装红茶。还有水果糖块。
剩下的还有一包叶子牌,一个沿途风光的图文并茂的宣传折页。
车内的收音机可以播放新城广播电台的广播节目。目前新城北山上,那座全球广播的广播塔,已经正式营业一年多了。
现在收音机主要装备在海船上、蒸汽卡车上,火车车厢内。居民家庭使用的台式收音机,也开始在新城领地普及。这些收音机和早期显像管电石大小差不多木质匣子,已经是时髦的家用电器了。
“嘿,五十个银币的车票,果然服务很好呢。”布喜娅惊喜的说道。
她的助理胡小丽,帮老板打开绿玻璃瓶,拿出纸杯,给大家倒上饮料。把小食品撕开包装倒在纸盘里。
可是看着甲虫,胡小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打死她,她也不敢吃这些七八公分直径,后背黑色甲壳,腹部炸的金?的水鳖。
布喜娅和东海窝集来的两个女保镖,却抓起来吃的津津有味。
“小胡,你也吃,这可是好东西大补的。就和你们汉人吃油炸蚕蛹一样的。”夹谷大姐招呼她说道。完颜大姐拿起一个甲虫地给她,小胡吓得连连摆手。
“两位大姐,我吃蚕豆就好了,这个真不敢吃。”
布喜娅笑道:“小胡,这里好多你们汉人不习惯吃的好东西,慢慢习惯就好了。其实非常好吃的。”
中午的时候,列车抵达了绥芬河车站,这个是大站停车十分钟,大家纷纷下车,到站台上,抽烟的抽烟,溜腿的溜腿。该上厕所的去上厕所,顺便洗把脸。
站台上还有流动售货车,卖各种小商品和小食品。还有流动的热食加工摊位。有热腾腾的面条,有小笼汤包子、有油炸的肉饼…………
当然不愿意花钱,车上还有免费的盒饭。
等乘务员招呼大家上车时,站台服务员推着小车来了。从车尾和车头依次给每个包厢送上热盒饭,给保温瓶灌满开水。同时拿走垃圾桶里的垃圾。
这个季节很好,不冷不热的,是东北地区最舒服的时间段。
列车继续开动,布喜娅四人打开沙发中间的小桌板,开始品尝盒饭。这些饭盒是木盒的,夹层填充棉花保温效果很好。勺子和叉子、筷子都是鸡翅木做的。
两荤两素一汤,一个烧鸡腿。四两米饭,外加一个洗干净苹果、一个茶鸡蛋。四个人都很满意。铁路的食堂也是使用的现代菜谱。高油重盐调料下足,味道还是挺哇塞的。
天黑后,四个人洗了热水澡,然后钻进被窝美美的睡了一觉。
第二天早晨,随着第一缕晨曦,透过窗帘投射进来时,布喜娅睁开眼睛。
她拉开窗帘,看到了景色优美的镜泊湖。
铁路从湖边路过。火车呼啸着,拉着汽笛呼啸而过。惊起一滩鸥鹭。无数的水鸟展翅掠过水面。
初升的太阳红彤彤的,映照得湖面的万道金光。
一时间,布喜娅看得有些痴了。没想到牡丹江这里这么美。
她掏出金壳的怀表,看看时间,速度还是挺快的。一夜加上半个白天,就到了牡丹江了。
这里可是杨凡和阿敏决战的地方。当初杨凡率领大军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这里呢。布喜娅带着七个小姐妹,作为女仆,伺候夫人们一路。
当时,东海人和索伦人,割下了打死和俘虏的八旗几万个耳朵,在杨凡的大帐门前堆起了一座小山。
现在想起来,布喜娅有些恍惚。
这才几年过去,她如今也算进入海参崴的主流社会了。一个年轻小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