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浪潮(一)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澳洲。
    西澳的首府帕斯。
    必和必拓的办公楼内。
    负责公司在西澳地区铁矿产业的汉克?马士基,脸色非常难看:“总部要我们关闭50%的产能?”
    秘书无奈地点了点头:“是的,经理先生。”
    拿着总部发过来的减产和裁员通知,汉克?马士基非常头疼。
    必和必拓总部的决定,汉克?马士基并没有反驳的权力,毕竟总公司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
    如果可以赚钱,必和必拓又怎么可能关闭50%的产能。
    之所以要关闭50%的产能,主要是因为此时国际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搅局者。
    那就是智人公司。
    智人公司在正式化之后,重组了内部的矿业和冶金产业。
    分别组建了三家矿业子公司翡翠矿业、珊瑚矿业、南洋矿业,以及三家冶金子公司海蜗牛金属、曼德勒冶金、苏门答腊冶金。
    这两个体系一开始,并没有对于必和必拓、力拓、澹水河谷造成太大的影响。
    直到九月份。
    彻底整合完毕的智人矿业系、冶金系,开始组团向必和必拓、力拓和澹水河谷发起了攻击。
    智人公司的攻势,是分两个方面进行的,即原材料市场和成品市场。
    一方面翡翠矿业、珊瑚矿业、南洋矿业,全力开采苏禄海海底赤铁矿、苏门答腊硫铁矿、他念他翁山南部深层磁铁矿,这三个铁矿产区,一共储备了173亿吨铁矿石,平均品位为43.6%。
    如果仅仅是开采铁矿石,那问题还不算严重,毕竟智人公司的贸易渠道被欧美和远东卡着。
    但是智人公司又怎么可能只出一招。
    旗下的海蜗牛金属、曼德勒冶金、苏门答腊冶金,迅速拉低成品钢铁的出厂价。
    今年九月份,全球的钢铁出厂价,普通钢材大概450~500美刀每吨,而62%品位的澳洲铁矿到岸价,大概是120美刀每吨。
    智人公司的精选62%赤铁矿,到岸价是35金元每吨(折合70美刀每吨)。
    而智人公司生产的普通钢材,出厂价则是180金元每吨(折合360美刀每吨)。
    这个价格造成的影响非常恶劣。
    因为华国钢企的钢铁利润率,仅仅只有每吨8~15美刀,其他地区的钢企利润率同样不高。
    欧美和远东地区是卡了智人的市场渠道,但不代表全世界都听他们的,特别是在利益面前。
    比如西亚油霸们,他们一合算,发现采购智人的钢铁,成本可以下降20%左右。
    自己又有不在少数的金元外汇,那为什么不选智人的钢铁产品?难道嫌钱多吗?
    又比如囊中羞涩的非洲国家,他们都靠卖矿和石油天然气获得了一些金元,自然要将金元的性价比发挥出来。
    南亚、中亚、拉美也选择了智人的钢铁产品。
    甚至一部分欧洲国家,也偷偷摸摸通过沙地王国、埃及之类的中间商,低调的进口智人公司的钢铁产品和铁矿石。
    这样一来,压力就来到了远东地区的各大钢企身上了,他们是放弃澳洲和巴西的高价铁矿石,还是继续坚持?
    第一个做出选择的,是华国的一众钢企,他们和智人公司达成了一个协议,那就是以每吨钢铁125金元的加工费,由智人公司提供铁矿石,帮智人公司生产钢铁。
    虽然净利润只有每吨5金元左右,但好处可以获得廉价的铁矿石供应。
    作为世界卷王,华国钢企发挥了卷王的风采,直接将全球钢材出厂价压低到了只有360~390美刀的超低价。
    而连锁反应随之降临。
    要知道,21年国际市场上的铁矿石,有60%是被华国钢企吃下了,而智人公司旗下的冶金子公司,则吃下了21%的铁矿石份额。
    两家加起来,吃下了国际市场上81%的铁矿石。
    现在智人公司全面采用自己的铁矿石,而华国钢企也被迫采用智人公司的铁矿石。
    一下子没有了81%的市场份额。
    必和必拓、力拓、澹水河谷的产能顿时出现了大量过剩。
    哪怕是阿美利卡为了应对智人公司的威胁,重启了一部分钢铁产能,但北美早就过了使用铁矿石冶炼的阶段,他们那边的钢铁厂多采用废钢作为原材料。
    超过13亿吨的铁矿石产能过剩,请问怎么破?
    这简直是无解。
    全球剩下的钢企中,根本消化不了13亿吨铁矿石,大幅度减产和裁员就是必和必拓他们的唯一选择。
    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降价促销。
    只是降价促销,他们也打不过智人公司。
    根据国际机构的研报,澳洲铁矿石的生产成本大概在每吨40美刀左右,巴西澹水河谷则在每吨60美刀左右。
    加上运输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