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得益于华夏国这么多年的应试教育,范宁的英语水平还算不错,但德语和意大利语都是半吊子,纯粹是“古典音乐发烧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自学。
《吾密特拉教核心厅室之极密》,范宁也不知道这个德文标题,自己翻译的准确性到底有几分。
这里面的“密特拉”也是他胡乱拼读的发音。
至于正文………………
正文的阅读理解难度,对范宁来说实在有些勉为其难了。
如果要坐下来花时间细读,也许能懂个两三成,但范宁现在还是觉得,优先再仔细找找这片遇难者区域还有没有什么东西,可能更好,所以,这匆匆扫眼而过的第一遍,他几乎是什么都没看懂。
再翻找一阵,范宁在别处又发现了一些与之相似的册子,部分是在乐器盒和工具箱的最底下夹层发现的,部分则散落一地,破损残缺。
《吾密特拉教核心厅室之极密》《吾密特拉教正统传承与是非之辩》《吾密特拉教真正最高之宏图》.......
标题总体相似,语种开始出现更多不同种类,以英语、德语、意大利语、俄语为主,其他也有,有的一个册子就夹杂数种,还有些范宁不认识的奇怪语言。
“吾密特拉教......”
“难道说,‘密特拉’是蓝星上的一个秘密结社团体?”
“难道说,这些受邀前往喜马偕尔邦参加?斯克里亚宾致敬活动的艺术家们,除了各有社会上的公众身份之外,还有一个在隐秘世界的身份,即,都是这个秘密结社组织里的一员?......或者,不都是,但大部分是?我爸这么普
通的出身,纯粹是为了赚钱才接单的,他应该是被卷入的极少数人......”
范宁之前从未听过“密特拉”这个名字,但作为在这一代互联网发展之下长大的年轻人,有一些耳濡目染的“阴谋论”他倒是听过。
比如传得沸沸扬扬的什么“共济会”之类的,不是说这世界上有很多名人和权贵,都是什么“共济会成员”么?
秘密结社......看来说不定真有这种东西啊......
“哗啦哗啦??”“
手上收集怀抱了较厚一叠册子后,范宁把它们一齐摊开在地。
借着闪光灯的照明,他开始一篇篇阅读起正文来,当然,是选择性跳读。
语种很多,且有了英语后,理解起来相对好一点。
范宁借着它们中篇幅比例占了快一半的英语,加之自己半吊子水平的德语和意大利语,拼拼凑凑,勉强看懂了一小部分文本。
其中的神秘主义味道太重,种种隐喻语焉不详,有些单词明明就是常规词汇,翻译出来也不难,可还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即便如此,某种异样的颅内闪光仍在驱使着范宁的理解力,他觉得自己若处在另一重时空或状态下,会比当前更为清晰的理会其中的隐秘知识,但现在不是,现在还不是,只有一种隔着浑浊毛玻璃般的认知在驱使着他。
这个秘密结社“密特拉”,所崇拜或侍奉的,是“太阳”,对,应该不用引号,应该就是太阳。
在范宁的勉强理解中,册子的核心内容就是在描绘他们的“最高使命”,或者,描绘太阳的神谕所指引他们的那个“大宏图”、“大功业”。
他们想干的这件事情,或许可以将其描述成一个......
“期以进入,占有甚至凌驾于辉光的计划??”范宁皱眉揣摩着其间含义。
这后面有一句话说“它必应该带我们全体升入永恒”,出现了“必”,又出现了“应该”,情态动词的使用很杂糅矛盾.......
而且那所谓“万众渴求的初始之光”,究竟会将他们变成什么,永恒又意味着什么,好像也没有哪个册子说得清楚,当然也有可能是范宁自己没能读懂。
范宁继续读。
这个“期以进入,占有甚至凌驾于辉光的计划”,具体怎么实现,有两个要点,顺序好像不分先后,而是一体两面、互为前提和补充的。
要点之一,是设计一个仪式,以实现“祛魅”;
要点之二,则是构建“道途”。
两个单词这么翻译准不准确?范宁不确定。具体怎么实现,又怎么构建?这册子能看懂的部分好像也没说,反而是通篇花了大量冗余的文字去描绘、或展望、或畅想他们的计划实现之后的场景。
他们计划构建的,不仅仅是一条单向通往辉光的“道”,而是旁通曲畅,无所不往、四通八达的“道途”。
这里面继续出现了一些范宁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翻译的生僻词,譬如什么“Aeon”,什么“Pleroma”...
或者词汇本身很基础,但就算按语义翻译了,还是不知道意思,什么“GloriousTower”、“Door”,“AwakeWorld“...
对于第一类情况,范宁只得将其纯粹拼读,音译成“移涌”、“普累若麻”,对于第二类情况,那就暂时按字面意思直译,如“辉煌之塔”、“门”、“醒时世界”……………
那么范宁如此强行一通翻译加上脑补,这条“道途”会先是将“辉煌之塔”中的关键节点“普累若麻”全部连接在一起,连入“辉光”,外沿则还会连接移涌中的环山、盆地、荒原......最后,甚至连通醒时世界!
然而,这么大的宏图伟业,就像把建筑修得很高很大一样,是有施工风险的,“道途”其实很容易坍塌崩坏。
那么想要稳定地构建“道途”,关键还在于竖立“支柱”!
但“支柱”又是什么?依旧没哪篇册子说得出来。
只反复强调竖立支柱的过程,是“一种终极真理的补全或完善”……………
读到这里,范宁又遇到了“小学生难度词汇,但就是看不懂”的情况,他不得不叹了口气。
这些册子里说“支柱”就如同“Triangle”,后面几页出现了满篇满篇的“Triangle”。
三角形?
鬼知道是什么意思。
而且,还有一张手绘的插图,频频出现在这些册子的各个段落间插处。
插图的主体是一位头戴冠冕,身着繁星披风的人类跨于牛背,左手将牛头高高掰起,右手持刀刺进身体。
牛的伤口处挂着一串葡萄,牛尾则被绘成了稻穗,侧方有猎犬和蛇蝎将其咬住,另外画面中还隐约绘有蛾子、狮子、月亮、火炬等事物。
“屠牛图?”范宁下意识冒出这么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