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付摆阵最基本的。
这一块玉墨玉的一面是大致是阴刻的,白底的一面是大致是阳刻的,每一面的山海异兽都是整只的,在两相接壤的地方,都有后背,后背上的花纹也一一被篆刻了出来,里面的衔接处上,还雕刻上了诸多的归藏铭文,因为归藏铭文实在是太小了,以顾九这样的看法,压根不知道上面到底雕刻了什么,不过看那密密麻麻的程度,倒是让顾九想起来了《核舟记》。
正面上的山海异兽也是被雕刻的活灵活现,面目的细节和肢体的篆刻都非常的自然,看起来浑然天成,一点点工艺的瑕疵都没有,这种掏玉的工艺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了。
就以工艺还有这墨玉白底的玉质,顾九就能够初步断定,这个玩意儿绝非凡品。
不过这个工艺是非常的考究,但是单从这个雕刻的手法上头,顾九不好断定。
不过每个朝代实际上都有每个朝代的雕刻特征,根据文化国民一类的影响,自成一派,所以顾九准备从这个上头下手。
从纹饰上面来说,这块玉的出现年代可能是在唐代,因为阴阳两面雕刻的俱是猛兽,并且猛兽的周围明显带有诸多的云纹,但是如此精细的镂空雕刻,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唐代,唐代压根没有这种工艺,这么细致入微巧夺天工的镂空手法,又是出现在清代……。
除却这块玉穿越了,那就是这是一块二雕玉。
所谓二雕玉,顾名思义,就是一块已经成形的玉器,在很久以前已经被人们把玩收藏了,可是过了很多年之后,它流落到了新的地方,在不毁坏它本身的工艺上,又做了一层更加精细的加工,这种东西就叫二雕玉。
而二雕玉又分好多种,其中最大的两个分派,就是一个尽最大限度的保存玉器原来的模样,而第二个就是尽最大限度的将玉器改变成另外一个模样。
这两种都是非常费事费力的事情,二雕玉产量一直不多,同样因为它被二次加工了,年代不好断定,所以收藏的市场也不是很大。
但是这块玉不同,它的身上丝毫看不出来二次加工的痕迹。
如果说它是唐代的玉佩,但是它的工艺明显是清朝才会有的,这里头相差了多少个世纪啊……。
“唐清二雕玉”顾九把玩的片刻之后,语气淡淡的说道。
一旁的寻孳阑听罢,脸上倒露出来了一点点喜色,他示意小春把这块二雕玉收起来以后,和顾九说道“我们两个,不相上下”。
“这话是什么意思?”顾九倒是来了兴趣了,什么叫做不相上下?这么快寻孳阑就认怂了?
然而寻孳阑不是认怂,他告诉顾九,这一块玉佩,是他祖辈上积累下来的老货了,他有一次清理库房的时候注意到了它,当时寻孳阑也没在它的旧木盒子里头看到什么说明(古董的收藏通常都会被我们分门别类一下,像是博物馆一样,它自己也会有一个“身份证”和一张“个人简历”),寻孳阑把玩了一下,同样也断定它是唐清二雕玉。
此后几年,寻孳阑每年年底都会清理一下库房,每一年都会清理到它,直到有一年,寻孳阑收了一份拓本,按理说像寻孳阑这样的古玩店,是不收拓本的,但是那一天来卖拓本的人,是他的一个老朋友了,而且拓本的内容倒是挺稀奇的,所以寻孳阑也就收了。
那个拓本的内容提到了一块玉佩,玉佩的名字叫做戈罗。
“有石美哉,一阴一阳,承天水泽,驰在八荒,身受帝神,轮回有恙,大陧北疆,乾坤陆桑,奉青天海,流转千张,殆辰山魑,万载辰涼。有狐不归,一生一亡,长藤不生,子之洪昌,临东大妖,狩与扶桑,风生万物,灾难茎上,留魂双缕,死活无妄,共生一辞,流转何方”。
“归藏经十三篇,蛮荒大妖”。
拓本上头就是这两段话,听起来倒是觉得挺正常的,很有《诗经》国风篇的味道,读起来也好像是在咏颂什么东西,具体翻译的话,大概逐字翻译就可以了,反正这些东西大体上其实都没有多大的意思。
然而真正吸引寻孳阑的,却是这段话旁边的一张图。
或者说不是一张图,而是大半张图,因为这个拓本不是完整的拓本,原件应该是被撕扯过了,所以才会呈现这种锯齿状的缺失,不过这大半张的图,足够了。
因为已经可以看的出来,这个图里头的东西,就是寻孳阑他们家仓库里头的那块玉佩了。
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寻孳阑非常的激动,因为寻孳阑的朋友说了,这是古书《归藏经》的残卷拓本,如果他们家的那块玉佩真的出现在了《归藏经》上了的话,那那块玉佩的价值,可就不能够同日而语了。
《归藏经》实际上和一些收录杂志的书本差不多,相当于一本杂记,具体作者到底是谁,也已经无从考证了,只能大概知道这本书出现的年代和《山海经》应该差不多,但是它不同于《山海经》的是,它貌似一直在被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