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兵分两路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猫一杯从睡梦中醒来。
    帮还在熟睡的团子盖好毛毯。
    雨还在滴滴哒哒,但是,已经不大了。
    不过气温,降了好几度。
    她挺喜欢这里的气候,要是在老家,哪怕是早上,气温也在30+。
    下雨,只是让外头变成蒸笼。
    伸了个懒腰,悄悄地下床。
    昨晚上睡得迟,半夜又醒来聊了好一会,大伙都困得不行,加上雨声,并没有被惊醒。
    求生的第八天,哪怕头砸觉得自己还是啥都不懂。
    但对于每天要做的事,已经有了概念。
    早上,自然要生火。
    他们的炉灶比较简单。
    外边是一圈的石头,这样不仅能防风,还能起到聚起火焰的效果。
    昨晚上睡得迟,里头依然冒着烟,带着炭。
    这样就简单了。
    折一些细的小木棍放上去,不一会,就被点燃,然后加上木柴,搞定。
    第一件事,自然是烧水。
    大水桶给了很大的帮助,昨晚上,pdd和小蒋一块,去河边取来了一大桶水。
    方便了不要太多。
    以往,他们的储水工具,只有水壶。
    一天要跑好几趟,也属于浪费体力,现在有了大桶,不要太幸福,这一桶水,至少能用两天。
    咳咳...
    正当头砸对着篝火发懵的时候,身后传来的咳嗽声。
    转身一看,杨天文正在朝自己挥手。
    “你还挺体贴的。”
    猫一杯给了个笑容,前天早上,她也起的早,pdd醒来之后,喊了声,把她吓的一哆嗦。
    看着杨天文,显然是刻意咳嗽了两声,让她有个心理准备。
    “起的这么早?”
    杨天文来到头砸身边,伸出手,烤着火,倒不是冷,他一身脂肪呢。
    单纯觉得坐在篝火边上,得做点啥。
    “早餐做什么?”猫一杯问道。
    “面条!”杨天文看了看食物储备的方向:“少做点,咱们不是还有些河蚬,给一起煮了,喝点热乎乎的汤。”
    “辣椒面和油呢?”
    “不放了,先省着。”
    “行。”
    做饭,哪怕再小心,也会有些动静,其他人一个个都醒了过来。
    说来也好笑。
    蚬子汤,在外头卖个二三十一碗没啥问题。
    到这里,真心不算个啥。
    昨晚上杨天文不是购物去了么,pdd和团子两人闲来无事,拿着簸箕,在河边呆了半小时。
    也不多,一两斤是有的。
    这活,和其他活儿还不同,首先,要有两人轮换的情况下,不是那么累。
    再者,一直都有收获,心情会变得很愉快。
    如此富余的情况,让大伙吃蚬子的时候,都挑个大的,小的都不吃。
    主要的原因,除了麻烦外,还是没啥肉。
    也不会浪费,连壳一块砸碎咯,可以放进鱼篓里,当做诱饵。
    “分配下任务吧!”
    吃过早饭,杨天文站起身。
    “难得,终于下雨了,今天的任务,主要是采集菌子。
    平时都是我和沁姐。
    今天也不例外,不过,我俩不一块,一人带一个出去。”
    安排很合理。
    现阶段,哪怕食物相对充裕,还得为长期着想。
    “庇护所这里,嫖老师,你辛苦点,跟着小蒋,还有...”
    他的目光投向陈茹与团子。
    猫一杯跟着去过两次,相对比较熟悉,肯定要跟着去的。
    至于活,两边都不算轻松。
    一个是定点,一个得到处走。
    “要不我去吧,”陈茹主动提议:“菌子,我也认识一些,山路走的也多...”
    “陈茹姐姐,那就你去吧。”团子没有意见:“我留在营地里帮忙。”
    七个人,分了三队,各自出发。
    其他几个队伍情况大概一致。
    哪怕认识的菌子,不如杨天文,但也知道,下雨之后,肯定得出门。
    节目组还特地拍了一段素材。
    距离选手们生存地大概一百多公里外的一个小村里。
    早上五点钟,天还没亮,采菌子的村民就出发了。
    村里头,一共三十来个人。
    年纪最大的,有七十几,最小的七八岁,全都上了山。
    可见,云滇人民对于菌子的狂热。
    下了雨,情况完全不同。
    杨天文与头砸,先去了河边,准备看看鱼篓,顺便加固一番。
    下雨了嘛,水流会变得更湍急。
    明明是每天都要走的路,一夜...准确来说,只是几个小时,路边,就冒出了不少小雨伞。
    待到了河边,包里已经有几朵菌子放着。
    可能是由于下雨的缘故,空了好几天的鱼篓,再度有了收获。
    小鱼,十几条。
    头砸速度快,让她把鱼送回去,杨天文则是重新投入饵料,再度加固小池塘。
    食物嘛,不嫌多。
    这场雨,不仅给森林带来的生气,对于众多选手而言,也是个好消息。
    一天下来,多少都有些收获。
    直播间里,给镜头最多的,依然是头砸和杨天文。
    得亏了“红伞伞白杆杆”这首“民歌”。
    其实,国内多数地方,都有菌子,平时生活里,也没少吃。
    但,多数人,极难有机会,参与其中。
    歌红了,人们开始了解云滇,了解云滇人们对于菌子的喜爱。
    尤其是每年夏天,各种平台时不时爆出的看见小人,不认为菌子有毒,只是没熟等半真半假的段子。
    更让外省人有了兴趣。
    太菜的,看着没啥意思。
    弹幕里高手可是非常多的,明明是可以吃的菌子,选手纠结了一番,不摘,能把人急死。
    可杨天文这里不同。
    基本一看一个准。
    奶浆菌,青头菌,鸡油菌,羊皮菌...
    走个几步,走几米,就有一朵,或是一小丛。
    看着特别爽。
    到了下午三点多一些,杨天文两人回来了。
    头砸坐在那,半天说不出话,累晕了。
    他们中午没有回来,足足在外头奔波了近九个小时。
    这可是山路。
    杨天文有些歉意。
    是他的主意。
    一来,菌子真的太多太多了。
    根本停不下来。
    两人背了两个大包,装了一包半,其中还不乏特别珍贵的菌类。
    再者。
    他要拼一下。
    减肥的任务已经来到第八天,还剩下两天,最好能够完成。
    营地里的三位也好不到哪去。
    活摆在那,人就只有三个,比预计的要慢,大概明天才能搭建好。
    杨天文缓了缓,喝了口水,加入其中。
    而直播间里,人来了不少。
    都在等待,看看,到底河蚬队,能拿出什么惊喜...
    (好像要冲三江,求追读呀!)
    wap.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