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迎敌!(三更大章,含桃酥与四喜丶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身影,带着士兵自二楼走下。
    两船相接,胡粼带人上了那只楼船,借着四下灯火,只见那带人走来的少女不过十七八岁的模样,与他长女一般年纪,未施粉黛,不曾着裙装珠花,只一袭鸦青色束袖常袍,及一副令人无法忽视的好面容。
    而除此之外,对方行走之间的气势,莫名让他想到了……
    那少女走来后站定,即抬手与他们行礼:“在下常岁宁,见过胡刺史与诸位将军。”
    她手中托着一物,胡粼回过神来,令人接过后查看,只见是她的将军令牌。
    确认了身份,胡粼立时还礼:“原来果真是宁远将军在此……我等有失远迎了!”
    且不论他如何看待这位评价褒贬不一的少年女郎将军,单说现下对方出现在此处,于他们汴州而言或许便是转机,他自然要拿出重视礼待的态度来。
    常岁宁请了他们去船舱内相叙,边与下属吩咐道:“请肖主帅来此。”
    “是!”
    胡粼几人闻言更是意外——作为主帅的肖将军,竟然也亲自来了?
    肖旻闻讯,很快带人从另外一只战船上过来,双方见礼后,适才先后坐下说话。
    胡粼心下仍然惊异难当,难免要先问一句:“肖主帅与宁远将军,是何时带人赶到此处的?”
    他问话时,是看向肖旻的。
    然而却见肖旻看向了盘腿坐在一旁的少女。
    “半月前。”常岁宁答。
    “半月前?!”胡粼身侧的一名武将大惊,蹦出一句地方话:“我嘞乖乖!”
    半月前就到了?这咋么可能嘛!
    “的确是半月前。”常岁宁道:“早在正月底,徐正业使三万兵马攻打淮南道之初,我们便已经出发了。”
    她解释道:“早在上元节前,战船便已调集完毕,之后我们从寿州码头出发,沿淮水而行,行至淮水与汴水相接之处,遂改道汴水,一路北上行至此处。”
    淮水一带,一直都在他们自己的掌控之中,而与汴水相接处,距扬州尚有距离。
    且那时徐正业令葛察葛知庆出兵攻打寿州,他们则派出了楚行领兵前去迎战,恰借着楚行等人行军的掩饰,避开了徐氏大军的监查视线。
    徐正业借出兵声东击西的同时,她也借了迎战之举“暗度陈仓”。
    顺利上了汴水后,便彻底远离了徐氏大军的视线。
    沿途有可能惊动到的地方,包括寿州与光州,则提早打点过,事关行军要密,寻常百姓唯恐惹祸上身,也皆不敢多言,当然,动乱之际真假消息掺杂,纵然稍有风声传出去,也不足为患。
    且之后忽降大雨,水面之上朦胧不清,更好地掩藏了他们的踪迹。
    但率先到达的常岁宁没想到这场雨一下便是近十日,拖住了后方水陆两道并行的徐正业的行军进程。
    此事利弊参半,她由此多了半月余的练兵时间,士兵们的精力体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但同时,长时间的掩藏踪迹便也成了难事,需要时刻紧盯各处,以免行踪走漏出去,致使伏击计划暴露。
    “我等也时常令水军出汴州巡逻……竟从未察觉到肖主帅与宁远将军的踪迹!”胡粼身边一名武将面上仍有惊色。
    “因为宁远将军在各河段皆设下了哨兵。”肖旻道:“每逢汴州水军巡逻到附近,我们便会临时改换藏身之处,以免暴露。”
    那武将不由瞠目,下意识地看向常岁宁,每次都避开巡逻水军的视线,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胡粼则忍不住问:“敢问肖主帅,此番带了多少兵马潜伏在此?”
    肖旻:“七万。”
    “七万!”那武将又想直呼“乖乖”了,照此说来,远不止附近这数十艘战船了!
    这藏起来,可就更加有难度了!
    胡粼也惊愕难当,他作为汴州刺史,竟不知汴水河上藏了七万大军,且已有半月!
    当然,汴水主河道足有千里余不止,巡逻时自然不可能做到毫无遗漏之处,但对方能悄无声息地在此处潜伏半月,仍叫人觉得不可思议。
    而从肖旻的话语中不难听出,这一切似乎皆是这位宁远将军在指挥。
    胡粼忍不住问:“宁远将军很熟悉汴水河道水域,及水战之道?”
    这些自京师派出来的大军并非水师,若无精通指挥水上行动之人,上了宽阔的水面,莫说躲藏踪迹了,怕是连方向都要分不清的!
    “来之前,我看过汴水的水域图。”常岁宁一笑:“此外,我很喜欢读兵书。”
    胡粼面色一阵变幻:“……”
    不是,这说白了,不就是纸上谈兵?
    现在的年轻人,纸上谈兵竟能谈得这般出色吗?这真的合理吗?
    他尚存疑时,只听阿点在旁好奇问道:“我们阿鲤可是将星转世,你们在汴州,没听说过吗?”
    胡粼:“略有耳闻……”
    但,百闻不如一见……
    他今次当真是开了眼了。
    原来经验和努力,在天赋面前竟果真不值一提是吗?
    “此前不敢向汴州水军透露踪迹,是因怕打草惊敌。”常岁宁继续正题:“今日知汴州出兵迎敌,特才说明此事。”
    胡粼点头。
    接着,又听对方道:“有我等在此阻截徐正业大军,诸位可安心返回汴州守城了。”
    胡粼等人听的一愣:“宁远将军……让我等回城?”
    “是。”常岁宁看着他们,道:“徐正业来此,一半是因觊觎洛阳的野心,另一半则是受我刻意相激,此事于汴州,本为无妄之灾,于我等则是分内之事。”
    她最后道:“只是还要劳烦胡刺史将汴州军旗留下,借我等一用,以便混淆徐正业视线。”
    胡粼等人在意外中沉默了下来。
    守城需要兵力,所以他们留下了两万士兵留守汴州,率一万精通水战的将士来此迎敌。
    一万对上十万,这无异于以卵击石,但面对徐正业大军,若汴州毫无应对,回头朝廷也必会问责。
    此行,他们说是抱了必死之心也不为过。
    可短短半个时辰内,局面却忽然大变,他们从“将死之人”,突然被人拽到了身后要保护起来,不让他们犯险。
    这种变化,让他们都有着措手不及之感。
    许久,胡粼忽而攥紧了拳,看向常岁宁:“宁远将军此言有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贼子起兵,如若不除,则天下不平,汴州也好,扬州也罢,皆为大盛国土,何谈无妄之灾?大敌当前,宁远将军与在下,也皆为大盛将臣,在下岂有居于宁远将军身后求一己之安的道理?”
    他说着,同时也看向肖旻:“二位将军率七万大军在此,徐正业麾下却有十万余众,而我等有一万将士,若留下一同作战,则更添胜算!”
    他说着,忽而起身,重重抱拳:“胡某愿留下与二位将军一同抗敌!”
    说句实话,他在来的路上,心中尚有悲凉与怨愤,为自己不平,为汴州不平。
    可此刻,面对这样一位“纸上谈兵”的小将军,他忽然从“怨”,变成了“愿”。
    对方先拿真心大义待之,他自然也甘愿换以真心。
    <ahref="target="_blank">比奇中文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