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章 幸好科技掌握在大明手中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都头们的推选很快结束,一个叫李文的中年商人被推举出来。
    阳城人。
    不过不是盐商。
    就是个赶着驮队,往来南北贩卖皮毛杂货的。
    这种推举关键在熟悉。
    哪怕都是泽潞一带的,单纯的农民也没什么人熟悉,毕竟出门百里就得路引,一个农民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离开本县乃至本乡。虽然他周围的人可能熟悉他,选他为都头,但在这种都头间的推选中,就很难被别人信赖了。
    实际上这些都头,绝大多数都不是农民。
    商人为主。
    他们的影响力广。
    军户有自己的集团,他们只会选军户系统的,而军户系统内很多都是互相认识的,毕竟姻亲故旧之类。
    甚至工匠都比农民有优势。
    毕竟工匠里面出名的手艺人,有很大可能被外地工匠知道。
    可农民就真很难了。
    所以这种推选肯定是农民最不占优势。
    而除了总指挥李文,还有十几个指挥,也就是各县的都头所选,这里面有三个军户,都是小旗,分别来自宁山卫和潞州卫,另外一个是沁州守御千户所的。
    然后李文充分展现出自己走南闯北几十年练就的才能,迅速完成对这些指挥的职责安排,一名军户指挥负责雇佣一支专门的治安武装,至于所需花费从银行贷款就行。这支武装不干别的,就是给总指挥当打手,后者的命令发出后,有人敢违抗的就让他们抓起来,如何处置视情况,必要时候让其意外死亡也可以。尤其是向那些耆老乡贤们募捐,毕竟打仗就是要花钱的,虽然可以找银行贷款,但贷款是要还的,逼着耆老乡贤们捐款就不用还了。
    商人嘛!
    也挺黑的。
    后勤运输。
    军火制造。
    ……
    统统都有指挥负责。
    可以说相当于泽潞临时联合政府的机构,就这样迅速诞生。
    为了避嫌就干脆用社来称呼,直接借用唐朝时候的。
    昭义社。
    然后就设在泽州城内。
    三个工匠指挥,一个益国冶的工匠指挥负责枪炮制造,另外两个负责弹药和冷兵器,三个商人指挥负责他们的材料供应,尤其是硝和硫磺,好在山西这两样都产,就是个协调采购的问题。所需人手直接到已经汇聚泽州的那些青壮里面挑选,需要多少人直接去找那些还没有任务的都头,后者带着本都青壮跟随办差,所需花费找负责管账的指挥支取……
    “这些刁民有了奔头,倒是都一下子跟换了个人似的。”
    张缨感慨地看着坐在昭义社正堂上一手笔一手算盘,对着一群七嘴八舌的指挥,井井有条安排各项事务的李文。
    不仅仅是李文。
    那些指挥全都根据自己的任务很利落的行动起来。
    这座借用祠堂的昭义社内,一切都在很有条理的开始,就仿佛一台开动起来的机器,而仅仅一个多小时前他们还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一样的小商人,农民,工匠和军户,现在他们办事的效率,丝毫不输那些朝廷的高官显贵。
    “不是他们多么有本事,而是朝廷那些官老爷们,除了比他们多读几本圣贤书,真实才能也就是他们这水平而已,李善长一个小吏,照样作为文臣之首给皇帝打造出一个朝廷。科举选拔的官老爷们,真实才能不会比个普通商人强多少,只是他们善于吹嘘自己而已,吹的久了,世世代代互相吹嘘,自然也就哄的老百姓以为他们是什么文曲星,但到了乱世,有哪个文人能成事?
    商人还能出个黄巢。
    蒙古人屠城杀所有人唯独不杀工匠。
    你们皇帝就是农民。
    可自古有过文人成就大事的吗?
    一个都没有!
    所以他们也是帝王最放心的,毕竟对于帝王来说,挑选手下最重要的并不是才能,而是放心,不会威胁到自己,你们皇帝也是这个思路,所以他弄死了李善长等人,然后用科举选拔文人。”
    杨丰说道。
    这就可以了,这里用不着他管了。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万众一心的守军,后方不断的补给,这要是还不能撑半个月,那进攻的神机营也未免太强悍了。
    双方武器又没有代差。
    “走,去平阳!”
    他说道。
    平阳……
    平阳当然也一样。
    杨大使亲自指导,在平阳以同样方式推选出临时政府,至于名号同样借用唐朝的,护国社,紧接着他就北上太原,再以同样方式选出临时政府河东社,就这样三晋分成三个临时政府统辖。因为确定朝廷不会在其他方向进攻,护国社和河东社的弹药立刻开始向泽州运输,尤其是太原,毕竟这里有六个卫,所以弹药是按照真正战争标准储备的。
    半个月很快过去,神机营终究没有打开天井关。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