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登此昆吾虚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随后他紧握的手掌摊开,显露出一颗零碎石块,递到了元楼子的面前。
    “……这是?”
    元楼子凑到眼前仔细看着,只觉得石块表面晶莹剔透,仿佛覆盖着一层的七彩琉璃,相互碰撞间照耀出无穷光泽,一时间宝气氤氲美不胜收,让人看得瞠目结舌。
    江闻散去内力保护,用另一只手指点在了石块之上,顿时手指尖被划开一道口子,血珠顿时迸了出来。随后又拔起一根野草叶,从石头上轻轻拂过,草叶瞬间干脆利落地分成两截,切口处极为光滑妥帖,犹如被快刀斩断。
    “这是什么石头?”
    江闻没有答话,面带神秘之色地捡起生锈铁剑费力拗着,几乎使出了九牛二虎的力道,才将这柄随时可能分崩离析的烂剑折断,随后把这两样东西分别放在了元楼子的面前,探头问道。
    “前辈,想明白没?”
    做罢两人江闻笑而不语,元楼子也由惊愕转为恍然,随后二人相视而笑,几乎要笑出眼泪来,吓得一旁村人们以为他俩疯了,躲在一旁连连侧目,却不敢上前制止。
    江闻所拿出的石头,便是方才洞中滴水伤人的石钟乳残块,这些石头蒙罩的矿物质足以分金断玉,如果拿来冶炼宝剑,自然能够吹发立断,杀人无形,正是凶徒们孜孜以求的欧冶神矿。
    而洞中残存的朽剑烂刀,却变成了某种顽固不化、死而不朽的坚固物质,用来打造兵器硬度冠绝世间,锋利度却只能说是平平无奇,并不出众。
    这两种物质相生相成,本该同时被人发现,可凶徒们偏偏鼠目寸光,又只敢让人质们前去探查,最后空守着宝山几十上百年都没能发现秘密,岂不是令人笑掉大牙?
    江闻眼中这处石洞似乎具备某种魔力,能够让特定物质在其中出现变化。
    石钟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的碳酸钙淀积物,本该具有石头坚硬的特性。在神秘力量作用下变成针状的碳酸钙晶体,互相之间作用到薄如刀片,锋利无比。
    而铁剑本质上是一种铁碳合金,本身容易被氧化,特别是在山洞这种潮湿阴暗的环境里。但在神秘力量的影响下,随着铁剑外表被缓缓侵蚀殆尽,最终变得韧性极佳,就连江闻都难以拗断。
    这两种物质的变化奇特,即便以江闻浅薄的化学知识分析,此时也隐隐约约找到了某种共通特性——碳酸钙变得锋利无比,铁碳合金变得坚固结实。
    碳酸钙、铁碳合金。
    按照置换反应来推算,应该是钙与铁这两种元素,被某种东西感染,替换成某种能与碳极为亲和的物质,乃至于彻底改变了它们原本的性状面貌。
    江闻现在已经怀疑,石窟岩洞中应该是有一种特殊的细菌微生物,能够吞噬并转化特定的物质,可惜他现在手里没有显微镜,否则一定会好好观察一下其中的奥妙!
    元楼子停住笑声猛然站起,指着地上的锋利碎石,朝着江闻笃定说道。
    “相传昆吾之刀用之切玉,如切泥焉,老夫原本以为此刀根本不存在,如今看来倒是歪打正着找到了了!”
    江闻扭头看老道士在一旁发疯,自顾自回忆着他所说的昆吾刀是什么玩儿。
    《列子·汤问》记载,周穆王大征西戎时,西戎献昆吾之刀,火浣之布,其中昆吾刀切玉如切泥,火浣布投火而除垢,乃是神异至极的宝物。
    这两种宝物本来都被当作传说,直至近代石棉纤维纺织工艺成熟,世人才明白所谓火浣布,应该就是石棉布的前身。
    而昆吾刀的存在与否,一直却未有定论,比如刀剑爱好者魏文帝曹丕就在《论典》中言之凿凿地表示,这样的刀根本就不存在。
    近代有人将昆吾刀推测为混有锋利解玉砂颗粒的陶轮,通过比玉石更为坚硬的解玉砂打磨,从而切割坚固的玉石,并与神秘的刻玉技法联系在一起。
    然而这个推测尚存疑问,因为古砣工迹和解玉砂痕,在上古玉器上并不少见,古人不至于如此少见多怪,更难以解释从良渚玉器到战汉时期都存在的、细如毫毛的游丝毛雕。
    比如良渚玉器神秘的阴刻线,密度最紧者1毫毛之间居然刻划了4-5条阴线;战汉时期的游丝毛雕,也是密如毫末令人震惊,无论微距放大多少倍,都只能找到“尖锐器”游走特征的轨迹,难辨砂痕,无法用砣具施以解玉砂的工艺来雕刻了,反而更像是用一种神秘的“尖锐器”所刻制,而且硬度要远远要大于玉石才行——
    这更加让人怀疑切玉如泥的昆吾刀真实存在。
    比如《山海经》说“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上古的铜合金刀剑两千多年出土后锋利无比的例子是不乏的,所以用这样的铜合金制成雕玉的昆吾刀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时也有人提出质疑,古人应该是用荸荠、明矾、蟾酥和癞蛤蟆等物质混合蒸煮,将玉的硬度直接降低一至二度,此时再用刻刀雕刻自然有如切泥。
    可问题是这个办法由于药物改变了玉石的内部结构,使用“软玉法”雕刻出来的玉石,保存时间有限,几百年后可能发生变质,根本达不到古玉传世的目的……
    “嗯,用此物切玉,确实是易如反掌……”
    想到这里江闻就明白了,元楼子恐怕是看见能够切金断玉的钟乳石,自然联想到了这个悬案,顿时手舞足蹈了起来。
    江闻也若有所悟地说道:“前辈,你说切玉这个昆吾,会不会和伱先前提到的昆吾之国,二者之间有所联系?”
    元楼子闻言一愣,仿佛魂灵都失落到了地上,随即双眼恍惚转动着,似乎有某种冥冥之光正照耀在他的瞳仁之中,嗫嚅说道。
    “你的意思是……这里……”
    江闻点了点头,一边慢慢向老道士视觉的死角挪动着。
    “嗯,或许昆吾二字所指的,其实和欧冶子铸剑,本就是一个东西。”
    “颛顼重孙陆终,乃帝喾之时火正,自然懂得以火铸造之术,随后陆终生子六人,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晏安,六曰季连。”
    “长子昆吾为陶正,铸造之术也因嫡长传承,昆吾一族在夏时为启铸鼎,堪称盛极一时,直至夏末身为雄伯助桀为虐,遭商汤迁灭,剩余族人想必是向南逃去,投奔昆吾幼弟季连的后代——芈姓楚人,这才来到的南方楚地!”
    元楼子被一阵狂喜所击中,看着江闻欢欣鼓舞地说道,两行老泪却不由自主地流淌了下来,缓缓瘫倒在了地上。
    “老夫明白了!这些向南的昆吾族人流落四散,其中一支掌握着昆吾一族的铸造之术,最终辗转成为春秋末年的铸剑大师欧冶子!”
    “我懂了!欧冶就是昆吾!昆吾就是欧冶!”
    “老夫没有找错!老夫在丰城旧狱见到昆吾二字的古篆迷惑至今,如今终于知道昆吾的含义了……”
    元楼子正处于神情恍惚之中,神态诞罔地说着胡话,似乎在剧烈刺激下,精神世界再一次濒临崩溃。
    然而此时,忽有一道疾风迅影朝向他袭来,只听砰的一声,老道士只觉得四周天旋地转,视界也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晦暗,只剩一股声音迟了半拍传入耳中。
    “昏昏倒地——”
    “嘿嘿,看来这次咒语念对了……”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