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
张四维值房里,书吏小声禀报他刚才看到的情景。
对于不知道事情深浅的他来说,此时心情其实和他的主子一样好。
如果自家老爷能够顺利上位成为首辅,那他在外面的地位也会水涨船高。
芦布那小子,不过就是京营的一个余丁,可就因为傍上魏广德,从翰林院杂役跟着到了内阁。
别的不说,每日散衙后,芦布在四九城,那可比一些四五品官员出行还威风,许多官员见到他都要毕恭毕敬,喊声“芦爷”。
身前身后,那都是呼啦啦一群人跟着。
当然,他也不差,可终究主子不是首辅,还是差那么一点点。
张四维面前此时就放着那三份奏疏,他很熟悉,拿到手里都没看,已经做好票拟。
因为在昨晚,他其实就已经看过原件了,哪里还需要装模作样在自己值房再看一遍。
票拟是做好了,可他也没打算这么快就递到司礼监去。
他本意就是拖延时间,稍微晚些时候再送进去,这不就是耽搁一天时间。
晚点,他再把申时行叫过来,两人商议一会儿再往宫里递,也说明他们的重视。
“嗯,这样就好,申阁老那边,你也盯紧点。”
张四维吩咐一句,随即猛然想到什么,又说道:“还有昨日定下的九卿会议,如果有人来问,就说照常举行。”
“是,老爷。”
张四维以往都是以次辅身份参加会议,这次算是提前感受一把做首辅的瘾。
毕竟这个时候,他在魏广德离开后,就是暂摄首辅之权。
而司礼监里,其实也早就收到消息,张宏此时看到魏广德的奏疏就是眉头皱起。
这事儿幕后之人虽然没有显露出来,那些上奏的科道言官看似不和谁有过深的交集,但肯定是有人指使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565裕袛的人(第2/2页)
毫无疑问,此时背后的推手,也只有那一位了。
其实张四维这么做,也想到会被人看出,但他还是选择做了。
首辅和次辅,永远不可能真正保持和平。
毕竟一个要守住自己的地位,而另一个则是随时随刻都在想着取而代之。
李春芳、高拱时期,可不就这样。
就算张居正和魏广德合作的这些年,两人也没少明争暗斗,抢夺资源。
只不过,两人都没撕破脸,而是选择关起门来商量。
不过他和魏广德可没有张居正和魏广德那么深的交情,都是裕袛出身,有一份香火情在。
张宏终于拿起魏广德那份奏疏,直接出了司礼监,向着乾清宫走去。
这份奏疏,不是他司礼监能批红的,必须皇爷看过后再说。
出门前,张宏又问了句,“那弹劾的奏疏还在内阁,没有送过来吗?”
“没有。”
“奏疏送来,第一时间交到我这里来。”
“是,张公公。”
此时消息已经在外朝传开,张科听到消息后,就在值房里冷笑。
魏广德肯定有想法,否则昨日他就该有所行动了才对。
可他没有,张科其实多少心里也有数,因为魏广德还依仗他这里。
随着东征时间临近,兵部、户部各种调拨文书发出,京城官场上,其实已经有流言传播。
只不过大家不确定此事真假,知晓详情的人,都被下了最严厉的封口令。
所有人都知道,一旦泄密,直接进诏狱就是下场。
没看到很多时候进行机密商议时,刘守有都在一旁旁听。
至于那些流言,其实就是下面一些经手人通过一些文书和命令猜测出来的。
对此,魏广德等人都不以为然。
反正最后还是要皇帝下旨,大军才会开拔,到时候都会知晓。
倭国金山银山的消息,在京城早就不是秘密。
只不过大明讨伐倭寇,肯定不需要说这才是主要原因,而是为东南倭乱中的冤魂复仇。
户部,张学颜听到消息大吃一惊,急忙招魏时亮过来询问。
“此时具体我不曾得知,不过昨晚去了魏阁老府上,当时我们就猜测到会有这弹劾奏疏,只是对内容猜不出来。
张尚书不必担心,早有预料,若是魏阁老这么容易就被弹劾,那回头我们也可以弹他张四维下去。
不管怎么说,都察院掌院还是陈大人。”
魏时亮不慌不忙说道。
张学颜微微点头,不过脸上不动声色问道:“昨晚魏阁老相召?”
“不,是我自己去的,感觉最近风头有些不对,特别是关于吏部尚书人选的事儿,想问问善贷的意见。
没想到,他却说张四维可能想玩什么把戏。
当时主动去的还有张科等人,我们当时讨论后就觉得可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