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0大明乌托邦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道我什么事儿做的过了。’
    “何心隐的事儿,他被人杖毙于狱中,王之垣该当何罪?”
    若是经过官府审问治罪,魏广德也就不争什么了,就算欲加之罪也是如此。
    不过不经审理直接在狱中被弄死,就有些过界了。
    这是很恐怖的事儿,那就意味着官府可以肆意草菅人命。
    在封建社会,人命关天的时代,也是不能接受的。
    “他不是死于恶疾吗?”
    张居正迟疑着问道。
    “呵呵,何心隐弟子从湖广传来消息,说是人被杖毙于狱中。”
    魏广德很不客气说道。
    “可有人证物证?”
    张居正淡淡开口问道。
    一开始魏广德闯进来,张居正还以为是出了什么大事儿,知道是何心隐,自然也不担心了,情绪很快恢复。
    被张居正这么一问,魏广德当即哑口。
    “我记得之前看过湖广送来文书,那何心隐是因病死于狱中,若是被人死,则应有人证物证才可治罪湖广。”
    张居正冷漠看向魏广德,说道。
    “首辅大人,受教了。”
    魏广德知道这时候占不到理,只好拱手说了句。
    不过,他是打算回去,让人去追查何心隐死因。
    若真是杖毙,不愁找不到人证物证,到时候就拿王之垣开刀。
    “善贷,我知你心思,可何心隐死都死了,何必为他气愤。
    其实,他死了更好,免得再生枝节。”
    张居正继续开口说道,“其实你和他并无瓜葛,怕是都不知道他到底是何人。
    而我认识他,还曾在其讲学时和他论道,深知其为人。
    何心隐若是不死,即便是充军,我依旧会让人盯着他一举一动,稍有不对立即抓捕。”
    闻言,魏广德心里吃了一惊。
    要知道,何心隐没有要入仕途的意思,就算他得罪张居正再狠,也不至于如此相恶才是。
    “你稍等,我给你看个东西。”
    张居正对魏广德说了句,转身回到里屋,从书架上一阵翻找,很快拿出一本册子,从其中抽出几张纸,这才折返回来,将手中纸笺交到魏广德手中。
    魏广德接过来一看,是何心隐生平的详细记录。
    何心隐本名梁汝元,嘉靖二十五年江西乡试解元,后跟随颜山农学习。
    而之后的记述,就是何心隐在嘉靖三十二年回家乡办聚和堂,而其中聚合堂一段记述让魏广德大吃一惊。
    其中记录何心隐潜心研究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学问八年,随后回到家乡,创建了具有乌托邦色彩的聚和堂。
    这个聚和堂并非简单的社学,而是一个类似后世集体农庄的组织。
    在这里,无论出身、性别、地域,所有成员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他们共同劳动,生产成果归集体所有,按照需要分配。
    这种模式有点像世纪之交的人民公社,充满理想主义的色彩。
    这,或许就是何心隐跟着颜均学习八年的成果,渴望找到真正改善社会的方法。
    多年以后,东林书院的领袖之一邹元标曾称赞聚和堂为“彬彬然礼教信义之风,不过聚和堂在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社会风尚转变倒是真的。
    只不过到了嘉靖三十八年,,朝廷增加税赋“黄木银两”。
    何心隐领导聚和堂反对加税,结果触怒了地方官僚,被冠以“聚集刁民闹事”罪名,被流放至偏远贵州,聚和堂被强制解散。
    看到这里,魏广德隐隐有了猜测,知道张居正为什么要对付何心隐,甚至可谓不择手段也要弄死他。
    或许,一开始何心隐只是想利用自身的条件,尝试建立一种新的社会体系,创建一个理想的社会模型,一种超越现存制度束缚的乌托邦。
    但是,聚和堂的理想与现实发生了激烈碰撞后让他幡然悔悟。
    在他流放贵州时,幸亏好友时任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师爷程学颜出手相助,说动胡宗宪行文贵州以参赞军务的名义要人,才免除了刑罚,何心隐也因此去了浙江投入胡宗宪门下为其幕僚。
    他进了胡宗宪的幕府任职,可胡宗宪和他聊过后,直接评价“这人没啥用”,认为他对国家百姓毫无价值。
    遭到冷落后,何心隐十分郁闷。
    于是,何心隐又离开了浙江去了京城游学。
    其实,此时魏广德也在京城,只不过他一个落魄士人,而魏广德此时却是朝堂新贵,自然不可能混在一起。
    当时正值严嵩当权,何心隐对严嵩的专权也是深恶痛绝,于是他结交了嘉靖皇帝信任的道士蓝道行。
    可以说,蓝道行愿意帮忙让嘉靖皇帝恶了严家,这何心隐也是有功劳的。
    甚至有说法,徐阶推荐蓝道行给嘉靖皇帝,而蓝道行面对嘉靖帝很多话术都是何心隐所教。
    而在蓝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