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好吧,在封建王朝,这也算是天家给大臣留下的最后体面。
如果坐实罪行,那就要称其为“犯官”了。
魏广德写好圣旨,直接递给芦布,让他送出去。
此事内阁里,中书和书吏之间已经开始传播这条炸裂的消息。
吏部尚书被皇帝罢黜为民,算是仕途尽毁。
很快,这道消息还会传出宫去,然后快速传遍整个官场。
没有什么官做的好好的,突然就被皇帝罢黜,人接旨时当场愣住的戏码。
此时王国光就在府中,只是静静坐在书房里,等待朝廷最后的决定。
当宫中天使过来,不等王府布设香案就直接宣布了旨意。
很短,却字字带着凌冽之气。
“罢黜为民。”
王国光接旨后,嘴里喃喃低语,不由得回想起当初嘉靖二十三年时中进士是何等意气风发。
没想到,为公事劳心劳力,几十年宦海浮沉,最后换来的是这样的结果。
之所以如此感慨,概因为王国光的仕途从一开始就充满坎坷。
嘉靖二十三年,王国光中进士,但随即就接到家中母亲亡故的消息,虽然是继母,但依旧是未赴职,在家守服。
或许当时这一切就是在提示他,他的仕途不会一路坦荡。
嘉靖三十九年和四十四年,他两次离开官场,但是因为好友张居正的书信,在隆庆三年他后来又回来。
然后就是一直到现在,如果当初坚持留在家乡,或许……………
王国光木然的收好旨意,在周围家人难过的情绪下安排道:“收拾收拾,带上东西,我们离开这里,回乡。
管家留下,处理府中房产,完成后跟上来。”
说完话,王国光迈步朝着书房走去。
内阁,魏广德收到消息。
六科处理这份奏疏效率出奇的高,直接抄录留档后,直接核准。
“Agg......“
魏广德只是一阵苦笑,这其实都是张居正做的孽,结果倒霉的成了王国光。
六科对张居正的怨念,都报应在他的那些朋友身上了。
当初的张居正,可是因为天子年幼而节制六科,这帮子疯狗哪里能忍。
于是在张居正面前,自然是阿谀奉承,现在就亮出了獠牙。
“奇了怪了,冯保的奏疏怎么没出来。”
魏广德对冯保没什么大意见,不过这人太贪,和他尿不到一块去。
魏广德自认为是君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不是什么财都贪的。
体制内的,他该拿就拿,他不拿,别人怎么拿?
其他的,他也看不上那点钱,主打一个和光同尘。
他之所以不帮冯保,一个原因就是现在宫里的二、三把手,似乎品德都比冯保要好得多,有节操得多。
张宏这个人,历史上名声不显,但为人忠厚朴实,在宫中能身居高位而不自傲,实不多见。
此外就是张诚,和其名字一样,也是诚实忠信之人。
再往后才能见到陈矩,反正现在陈矩在宫里虽然地位超然,但依旧被三座大山压着。
不过没关系,这些人都比陈矩年长,熬也能熬出头。
至于冯保的下场,魏广德也想好了,总归是裕?出来的人,如果万历皇帝真要重重处罚,那就像对待吕方那样,送南京养老好了。
打发的远远的,眼不见为净。
这么做了,那些和裕?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旧人,高低得说他一声,“魏公高义”。
不过没见到,魏广德自然就暂时熄了保人的动作。
书案上还有些没处理完的奏疏,拿起来继续处理。
至于魏广德惦记的那两本奏疏,此时自然是在乾清宫御书案上摆着,万历皇帝却还没有想好该如何批红。
而此时后宫,冯保已经知道那两本奏疏的事儿。
他也明白,这奏疏,肯定是张四维叫人上的,是对自己的报复。
要是放在以前,他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多大点事儿。
可现在不同,他是知道皇爷似乎对张居正不满意,对自己可能要不会很友好。
特别是弹劾的内容里,涉及长公主的事儿,他确实收了别人的银子。
好吧,如果太后因此不满,那才真是万劫不复,于是思虑良久,他没有前往乾清宫,而是起身往慈宁宫走去。
现在能救他的,也只有李太后。
只要李太后还要他帮忙盯着朝政,就定然不会不管他。
至于在太后面前装惨,这个其实冯保很拿手。
当初永宁公主事儿发后,李太后也是气得不行,他不是就丢出两个小太监让主子出气。
反正那事儿,他冯公公也是被人蒙蔽的,并不知情。
咬死这点,局势就还有挽回的余地。
而万历皇帝一个人在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