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以当下的环境,魏广德自然不会考虑采用后世的统筹,也就是通盘筹划,让富裕的地区补贴贫穷的地区。
和后世一样,大明的贫富差距分明,整体上说南方比北方富裕,东部比西部富裕,这似乎也成为中国的传统了。
后世技术发展很快,信息交互方便,所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的统筹,向贫穷地区倾斜更多的资源。
而在大明当前的环境下下,能够让惠民福利在当地运转就已经不错了。
下午散衙前内阁例会上,魏广德还是把今天上午和太医院院使谈话的内容说给了张居正等阁臣。
“重建地方惠民药局,对医官药房征税补贴……………”
张居正皱眉思考其他,魏广德的打算,他当然明白,只是有些好奇魏广德为什么忽然关心起太医院的事儿了。
张居正不方便问,张四维可以,所以在好奇之余,他就开口说道:“次辅大人为何忽然想到要重建地方上的惠民药局,好像已经荒废几十年了。‘
“惠民药局正如名字一样,惠民,能够从宋代流传到当今,自然说明一切。
既然惠民,朝廷就该发扬光大才是。
之前朝廷因为财政捉襟见肘,无力顾忌到这方面,但是我想并不能因此就不做任何计较。
所以,这两天思索很久,终于想到解决银钱问题的办法。
虽然算不得多好,但至少能够让贫苦百姓不至于求医无门。”
魏广德解释道。
“就是有点劫富济贫的意思,不知次辅为何会想到这事儿上?”
张四维笑道。
他家大业大,自然不在乎那点花销,实际上魏广德这项政策利益受损的不是有钱人,而是大明的普通中下层百姓,照顾的只是最底层百姓。
毕竟,有钱人少,而征税是一样的。
他们算不得有钱,但能满足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基本需要,而加税就是针对他们。
魏广德看了张四维一眼,笑道:“之前我也没注意,只是听到一位神医说起百姓生病,却因为贫穷而求医无门。
单是靠医师赠医,也无力购买药材,故而才知道地方上惠民药局已经败落了。”
魏广德没有隐瞒李时珍来京城的意思,下来如果好奇,他们也能打听到消息,所以坦然说了出来。
“神医?不知是哪位神医?”
张居正好奇问道。
魏广德瞟了张居正一眼,心里忽然涌出一丝猜测,现在的张居正,莫不是已经察觉到身体有些不适了吧。
虽然不知道张居正什么时候没的,但应该很早就不在了,否则万历朝风向不会转变那么快。
应该说,张居正的死,多少还是有些突然的,突然到他死前布置都没有完成。
大部分明朝官员都以为他只是因为过于劳累病了,需要休养,哪能想到直接就无了。
要知道,比张居正年长二十多岁的徐徐阁老,还活蹦乱跳了好些年。
张居正问起,魏广德这才说道:“原来太医院院判李时珍李神医,之前他云游四方编撰了一部医书,可是书成却无钱印制。
我府上刚好有一家书局,所以就有人找来了,我也答应帮他把书刊印出来。
他这次来京城,就是为了此事。
毕竟是医书,需要他亲自校对。”
魏广德说完,张四维就惊叫道:“原来是他啊,还真当得起神医之名。
听说他四处游历,凭着一手悬壶本事,救治了不少病患,因为经常赠医施药,名声很大。”
“正是他。”
魏广德笑吟吟说道。
“既如此,那我们还是等太医院把章程列出来,再和礼部一起商议此事。”
张居正表态了,不反对此事。
毕竟魏广德提出问题后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不算稳妥。
对于加税,其实大明的朝廷一向很甚众。
当然,地方上不会,他们缺钱了就直接加派杂税解决,根本不用上报朝廷,这是他们的自主权。
只不过这样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在清丈田亩和地方商税征收制度完善以后,魏广德就会着手解决地方杂税混乱的问题。
他不会再把这样重大的权利直接赋予地方官员,而让朝廷完全失去对这笔收入的控制权。
借鉴后世国税地税的模式,大明朝廷的财政最终还是会走到这一步,明确地方税收种类,将其直接编入一条鞭法中。
地方上若要单独开征新税,必须报朝廷批准,否则禁止征收。
只是这些,颇为打破传统,时机不成熟时,魏广德是断然不会宣之于口的。
散衙后,魏广德坐着轿子直接前往劳堪在京城的府邸。
今日张科从江西到京城,魏广德在内阁,自然不方便离开前去迎接,而是劳堪这个老乡去的。
张科在京城早就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