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3证据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曾想过,他们图的从来不是天下清明,而是权倾朝野?当年徐?临终前写下遗诏,命你们继续扶持周延儒夺阁,可那道遗诏,根本就是伪造的!”
    黑影冷笑:“凭你一面之词,就想让我信?”
    “不信没关系。”阿禄从怀中取出一枚玉佩,递上前,“这是徐老太爷真正的遗物,交由我保管。上面刻着一句话:‘宁负权柄,不负苍生’。这才是他一生坚守之道。而你们现在做的,是在玷污他的名字。”
    黑影盯着玉佩,久久不语。
    就在这时,远处钟鼓楼敲响三更。
    阿禄收起玉佩,淡淡道:“我已经把铁册位置告诉了一个人。他很快就会来。若你想保住性命,现在离开还来得及。若你还执迷不悟,那就等着和这些册子一起,被烧成灰吧。”
    说罢,转身离去,身影隐入夜色。
    数日后,冯念抵达扬州。
    他在城西租下一间小院,对外自称徽州郎中,专治疑难杂症。每日清晨开门迎客,午后闭门休息,傍晚则拄拐散步,状似病弱不堪。邻里皆怜之,常有妇人送来热粥糕点。
    然而每至子时,院中书房烛光不灭。芦布派来的两名密探已潜伏在此,带来最新情报:镇江府学政近日提拔三名年轻教谕,均来自湖州乌程县;常州织造局新任监工,曾在郑?家中做过账房;更有传言称,南京国子监已有十余名学生秘密结社,名为“清源学会”,每逢月圆之夜聚会讲学,内容涉及“废昏立明”、“另择真主”。
    冯念翻阅资料,忽然注意到一个细节:这几处关联人物,竟都曾在少年时期就读于同一家私塾??“沈氏义学”,正是当年影组招募孩童的据点之一。
    他当即提笔修书,命密探送往京城,请魏广德调阅刑部档案,查近二十年内所有与“沈氏义学”相关的学生名册,并重点追踪其中失踪或死亡者家属的后续动向。
    与此同时,他开始暗中走访扬州周边村落,打听是否有孩子莫名失踪或被陌生人带走的情况。起初无人肯言,直到某夜,一位老渔夫颤抖着敲开他的门。
    “郎中先生……我知道些事。”老人跪在地上,老泪纵横,“十年前,我家孙子被一个穿青衫的先生带走,说是要送去读书,将来做官光宗耀祖。我信了……可后来再也没见过他。前年冬天,我在运河边上捡到一只破鞋,那是我亲手给他缝的……鞋底还绣着‘福’字。”
    冯念心头一震,连忙追问那人模样。
    “我记得清楚。”老人喃喃道,“左脸有道疤,像蜈蚣爬过。他还带了个哑巴仆人,总戴着斗笠,从不说话。”
    冯念猛地站起。
    那是影六,原影组第六号死士,擅长拐骗幼童,十年前执行任务时失踪,众人皆以为已死。没想到,他竟仍在活动!
    次日,冯念改扮渔夫模样,沿运河南下,一路打探。终于在瓜洲渡口,从一名艄公口中得知:每月十五,确有一艘无窗乌篷船停靠北岸,接走几名穿戴整齐的孩童,船上之人一律不许交谈,违者当场杖毙。
    “那船往哪去?”冯念问。
    “听说是去金陵。”艄公压低声音,“但没人知道具体落脚点。只知道……回来的时候,船总是空的。”
    冯念记下时间与路线,悄然返回扬州,拟好行动计划。
    正月二十三,距元宵不过八日,冯念再次启程,直扑南京。
    他并未直接进城,而是绕道溧水,在一座荒废的尼庵暂居。此处曾是民间救济孤女之所,后因战乱废弃。冯念却发现庵后山壁有新开凿的痕迹,洞口极小,仅容一人匍匐通过。
    他冒险潜入,发现内部竟是一条人工隧道,蜿蜒数百步,通往山外一片竹林。林中隐藏着一座隐蔽庄园,围墙高耸,岗哨森严,门口悬挂匾额:“清源书院”。
    冯念趴在远处山坡,用千里镜观察,见院中少年列队习武,晨昏跪拜,口中齐诵:“风不起,浪不涌;风既起,天下动。”
    更令人震惊的是,每当有新人入院,皆需割掌滴血,按印于一本黑色册簿之上??与魏广德梦中所见,分毫不差。
    他悄然退回尼庵,连夜绘制地形图,并标注巡逻规律、换岗时间、水源走向。随后派出密探,分三路行动:一路联络当地义士,准备接应被困孩童;一路速报京城,请魏广德协调浙江、江西两省兵力,封锁长江水道;最后一路,则设法混入书院,查明高层身份。
    五日后,密探带回惊人消息:书院主持,竟是现任南京礼部侍郎谢廷赞之弟??谢廷诏!此人早年因科举舞弊被革职,自此销声匿迹,谁料竟在此地重建影组分支,专收失孤儿童,加以洗脑训练,目标直指两年后的会试大典,意图控制科场,进而掌控整个江南士林。
    冯念咬牙切齿。他知道,这才是青萍会真正的杀招??不靠刺杀,不靠兵变,而是用十年布局,让自己的人占据朝廷要职,实现“文替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