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京察大计,钦差人选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殿下……莫非要再启京察?”
    景朝立国之时,圣人定下三年一考,审视百官。
    后来又改为十年一次,放宽许多。
    距离上回京察,已经过去六年。
    “一甲子的鼎盛国运,烈火烹油之下是重重危机、层层隐患。”
    太子殿下转过身来,点头道:
    “本宫不止想审查在京之人,还欲派钦差巡视……四十九府的大小官吏!
    大察天下!”
    宋桓、敖景,两人不约而同倒抽一口凉气。
    这件事若传出去了,怕会震动整个朝堂。
    十年一次的京察,已经让文武百官慎重对待。
    如今这一场大察天下,简直像一柄悬于头顶上的尚方宝剑。
    “殿下须明白,推行此令,所要面临的阻力应当不小。”
    敖景肉身似的魁梧身子颤了一下,艰难说道。
    他甚至猜得到,即使太子下旨,传于内阁、六部。
    估计也不会有人主动领下这份苦差事。
    历来京察,都是拉帮结派、铲除政敌的好时机。
    担任的官员,皆为党首,没有例外。
    原因无他。
    位不高权不重,如何服众?
    压不住人,就办不好差,还容易捅出篓子。
    但太子殿下提出的巡察天下之策,情势比京察更为复杂,吃力不讨好,肩上担着极大地风险。
    最直接的一个问题,三位藩王的属地、属官怎么查?
    真发现问题,又该怎么处置?
    再僭越些,假如查到燕王、宁王、怀王,蓄养甲士,私藏军械,意图造反呢?
    不等报上去,小命就没了。
    再者,太子还未登基。
    始终差了一层正统说法。
    就像黑龙台,这位殿下无法直接调派。
    只能与内阁商议,借圣人的玺印发一道谕旨,才能指使得动。
    “本宫心里明白,内阁、六部的尚书,都是察言观色的老道人物,他们太懂明哲保身的道理。
    所以,这个钦差的人选不好挑。”
    太子似是无奈,嘴角露出一抹苦笑。
    敖景眉头一皱,忽然有种不妙的感觉。
    黑龙台向来不参与朝堂议事,这位殿下为何要当面说出京察天下的想法?
    “本宫需要一把锐不可当的神剑!他底子要干净,没有投靠哪一座山头,不会结党营私。
    性情要果决,不惧强权与显贵,敢于叫板朝中任何人。”
    太子望向南北衙门的两位指挥使,轻笑道:
    “当然,武功也要高,保得住性命为上。
    除了最后一条,敖景,你手底下好像有一个少年郎,其锋芒无匹,可作这把神剑!”
    敖景心里“咯噔”跳了一下。
    纪渊?
    殿下是冲着他来的?
    难怪之前北衙传闻,纪九郎受到东宫召见。
    “黑龙台中,南北衙门,人人皆可为殿下差使。
    但是,纪渊……他才通脉境界。
    真个要做钦差,可能走不出大名府就给人害了。”
    敖景提醒道。
    他对那个性情桀骜骨头硬的辽东少年郎,印象尚可。
    以缇骑之身对抗百户,逼退千户,且能安然无恙。
    这份手段确实难得。
    “本宫只这么一说,京察天下事关重大,一时半会也定不下来。
    今日是跟两位指挥使提个醒,纪九郎这人很有意思,若他惹了什么麻烦,不妨给些看顾。
    就当是,给本宫栽培人才了。”
    默不作声的宋桓率先道:
    “纪渊的二叔,纪成宗便在南镇抚司当差,
    这么一看,九郎也算是我南衙中人,
    微臣绝不会刻意刁难,或者施以打压,让他受半分委屈!”
    敖景脸色一青,这厮话里话外分明在说,孟长河、林碌因为卖官,故意按住纪渊的那桩烂事。
    他忙说道:
    “请殿下放心,纪渊既然是东宫要用的人,微臣必定不会慢待。”
    太子温和道:
    “麻烦两位了,东宫还有军机要务,不能久留,走了。”
    宋桓、敖景直起身子,再行大礼:
    “臣等恭送殿下。”
    wap.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