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二十万乡勇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北京皇父摄政王府。
    “现在说说军粮的事。”多尔衮道,“这些年辽东的粮食收成都不好,占领北直之后虽然搜刮了一些,但是也不多。”
    “眼下各旗的公粮全加起来也就90多万石。”
    “此次东西两路大军同时出击,总兵力达16万。”
    “如此大规模的出征,可谓是我大清立国以来前所未有之盛事。”
    “然而出兵数量多了,粮草消耗也就会跟着剧增,16万大军,加上战马骡马及驴等牲口十余万头,人吃马嚼每天的消耗都是一个巨大的数目。”
    “所以,指望八旗公库提供全部粮草是绝对不可能的。”
    顿了顿,多尔衮又道:“本王只给你们提供30万石军粮以及相应数量的草料,这些粮草大概够你们维持半年用度。”
    “如果超过半年战事仍未结束,”
    “那么后续所需的粮草就只能靠你们自筹。”
    【注: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还有清兵屠川,筹粮也是原因之一】
    听到多尔衮这话,多铎、阿济格、谭泰等八旗贵族非但不生气,反而很高兴,因为自行筹粮就意味着可以大肆屠戮大肆劫掠。
    这可是他们八旗子弟的传统手艺。
    阿济格笑着说道:“老十四你放心吧,粮草绝不是问题,就凭咱们八旗健儿手中的钢刀还有大稍弓,还怕筹集不到粮?简直就是笑话。”
    其余的八旗贵胄纷纷附和,气氛极为热烈。
    显然,在场的八旗贵胄都很热衷于做这种事情。
    多尔衮点点头说:“那你们就各自回付去准备吧。”
    ……
    此时在徐州行在。
    堵胤锡已经走了,金铉这次没有跟着离开。
    建奴就快要南下,金铉的三千骑兵也就不可能再跟着堵胤锡外出,而是必须回归正面战场准备与建奴的大战。
    崇祯带着金铉再次回到行在大厅。
    一边又问金铉道:“金卿,骑兵的训练没落下吧?”
    “没有。”金铉道,“这三个月,臣一刻都未曾放松过对标下骑兵的训练。”
    顿了顿,金铉又自信的道:“三个月前刚成军时,臣不敢说大话,但是现在臣却可以拍着自己胸脯向圣上保证,如果是同等数量的骑兵交战,无论是建奴的八旗铁骑还是漠北蒙古诸部的轻骑,臣的三千精骑都是不惧。”
    夏镇战役结束之后,金铉又从中挑选了三百老兵。
    所以现在,金铉麾下的骑兵又恢复了三千人之数。
    金铉的这三千精骑跟胡国柱的八百夷丁都是骑兵,而且是装备最为精良的。
    经过上次夏镇大捷,明军缴获了大量的战马甲胄,所以这两支骑兵的武器装备已经得到极大的强化,已经不输给建奴白甲兵。
    其中胡国柱的八百夷丁人均三重甲,锁子甲、棉甲再加上最外层的铁札甲,武器除了腰刀、角弓以及长柄大刀之外,崇祯又额外加了三眼铳,真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既便是面对建奴的白甲兵,也能拼一下。
    当然,多数时候夷丁不会披三重甲。
    只有在极端情况下,夷丁才会披挂三重甲上战场。
    因为披挂三重甲的时候,战马的耐力会大打折扣,无法久战。
    说白了披挂三重甲胄时,八百夷丁也就成为真正的重装骑兵。
    像这样的重装骑兵,也就冲锋一次,而且距离一般不会超过千米。
    另外,八百夷丁这么多的武器甲胄,所以除了战马之外,还额外配有驮马。
    金铉麾下的三千精骑就只有两重甲,里层锁子甲外层罩棉甲,武器是腰刀、长柄大刀再加鲁密铳,没有弓箭及驮马。
    从这,就能看出崇祯赋予这两支骑兵的不同用途。
    胡国柱的八百夷丁偏向于重装骑兵,金铉的三千精骑则更加偏向于龙骑兵,必要时候也能作为轻骑兵直接用于冲杀。
    “好!”崇祯听了后大喜过望。
    “等有时间了,朕一定要亲自检阅。”
    “将士们早就盼着这天。”金铉喜道,“要不然就今天吧?”
    “今天可不行。”崇祯摆摆手,说道,“今天朕还得赶去收粮,那一万多亩苞谷、一千多亩蕃薯还有一百多亩土豆也该收了。”
    ……
    此时,在山阳的知府衙门。
    范中杰亲手将一份名册递给冒襄与阎应元俩人。
    “这是最近这一个多月来,山阳县招募的乡勇,合共3万人,按内务府定的规定,一名乡勇应卯一日支米一升,前后一共支米四千石有奇。”
    “除去这四千石米,府库尚有饷米九万六千石。”
    说完,范中杰又将另外的一本账册也一并递过来。
    “现在你们俩来了,这名册还有账册就交与你们了。”
    冒襄接过名册账册,又回头与阎应元对视一眼,深感责任重大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