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红楼惊梦(02)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娘,我们去哪儿?”
    小平乐,牵着娘的手,到处张望着。
    他住在京城,但很少出门走在街上,最多是坐牛车,马车去乡下庄子,或者外祖父外祖母家中做客。
    “去买布料。”
    小平安是哥哥,他好像一?夜之间长大,懂事,早熟了不少。也紧紧的牵着外祖母的手不放,在街上有拍花子,他不敢放手,万一被拍花子掳走,以后就见不到娘和乐乐。
    穿过两条巷子,步入南城的街面。
    街道上,车水马龙,人群川流不息。
    店铺上方的招牌布幌迎风招展,呼呼生风。
    街道两边的小贩,使劲的吆喝,与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人声鼎沸。
    好一派太平盛世,好一派繁华景象。
    穿越多世,她看过不少惨烈景象,也看过不少更加繁华的太平盛世。
    第一站,先买布料,粗布,松江布,买了好些,就是棉花也买不少。
    拿不了与店铺掌柜约定好时间,让小伙计下午时分送去家里。
    第二站去了书铺,买齐了笔墨纸砚,还有描红要用的临帖。之后,去了一趟油坊杂货店,买油盐酱醋,路过点心铺子,买了不少的点心。
    王母白氏,在一边抽抽嘴,想说什么又不好说。之前买布匹,女儿就说了:
    在家里没事,除了要做现下要穿的衣服,还有冬日的棉袄,棉鞋,一起做出来。
    多买一些,她也不好说,油盐酱醋多买也不打紧,反正家里能用得上。
    可买点心买那么多,她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看样子,是让他们回去时,给家里的侄子侄女(孙子孙女)们带回去的。
    她有心想让女儿不用买,可想到女儿在孩子们没有成长起来之前,还得依靠家里的兄长弟弟们。
    她和老头子管得住儿子儿媳们的钱财,可管不住他们的心里在想什么。
    买就买呗,以后让儿子们多跑进城,多来二女家里多看看,看看能帮上些什么。
    王母胡思乱想一会儿,再反应过来,又看到二女牵着两个孩子,已经走进一间皮货店。
    “掌柜的,可有羊皮?”
    昭君自己会古法揉制皮子,她想着做些羊皮冬靴。自己家里人穿,还有留几双送人。
    她技术比现在的先进,在里面嵌上厚厚绒毛,底子厚一些,稍稍踩雪,淋湿一点,也没事,冬日穿上脚暖暖的。出去送礼也是极好的物件。
    “有,各种皮毛应有尽有。”掌柜的招招手,过来一小伙计,招呼昭君四人。
    小伙计在一边口若悬河的介绍铺子内的各种低等皮货,眼前的顾客,一看就不是那种富贵人家。
    羊皮买了二三十张,兔皮也有,买了不少,打算给孩子们做皮毛马甲,兔皮帽子,许久没有自己揉制皮子(生皮制成熟皮),手艺生疏了。做好还得上色,工艺有些复杂,多备上一些,怕有一些会损坏。
    买完要买的,母女俩带着俩孩子一直到中午才回家。
    “娘,您歇歇,我来做饭。”安置好累的够呛的孩子们,麻利的进厨房做饭。
    厨艺经过多世的历练,家常菜做的很是美味,招待客人的大菜,也有几个拿手好菜。
    家里还剩下几条肉,腌制好的,原本杨家大伯一家要带走的,可是昨天落荒而逃,哪里还记得那几条肉。
    灶下的火烧的旺旺,切好的五花肉在锅里“刺啦刺啦”的响,油滋滋的,浸润的大铁锅,油亮油亮。
    她没有想过三年不让孩子们吃肉,七天吃一次,三天吃一次鸡蛋羹。
    孩子们还小,需要营养,还是后世的人养孩子更科学,也不忌讳这些。
    半个时辰,做好一桌子的菜,红绕肉,小葱煎鸡蛋,排骨炖芋头,几碗蔬菜。
    “爹,娘,上桌吃饭。”王父带着两个儿子还有刚买的两房下人回到家。
    “嗳,君君咋还做了这么些肉菜,以后莫要再做,你们母子三不能让人诟病。孝期不能吃肉,知道吧?”
    王父回到家,一直和儿子们安置刚买来的两房下人。
    安置他们住在前面倒座房,另外一家明天跟着王家人走,王父会带着他们去庄子上,还得给他们介绍庄子上的情况。
    庄子上有两百亩良田,十几亩的旱地种着菜,还有果树(枣树,杏子,柿子,还有特意买来的几棵特优大白梨)。还养了几头猪,百十只鸡(散养在小果林中),庄子上供应着女儿一家的果子,蔬菜,肉食。
    他时常会去庄子上瞅瞅,不瞅瞅,他心里不得劲。怕佃户,还有庄头搞鬼,以后去的会更勤便。
    女婿没了,只剩下母子三,弱的女的,庄子上的事情,他们估计都不会懂,不像以前有女婿奔波。
    昭君柔柔的笑笑,好脾气的解释,“爹,我和安儿,乐儿,不吃肉,这些是给您和娘做的。家里剩下几条肉,明儿走的时候带回去。
    给侄子侄女他们也补补身体,有些时日没见,下次娘来的时候,带上大妞,二妞,三妞她们。”
    娘家三位兄长,一家一闺女,只有老四家里只有一子,其余的都是两至三个孩子。
    “二妹,你的菜做的真好吃,下次大妮来,你教教她。”
    王大吃了妹子做的饭菜,诧异了一下下,就没再深究,也许是二妹的厨艺进步了。
    他们也有大半年没有吃到大妹做的饭菜。
    “好啊,只要她们三想学,都可以学。”
    小侄女也才四岁,与小平乐一年的,只是大了几个月。能学啥,大妮,二妮都已经八岁,六岁,倒是能学学。
    日子过得平缓,转眼就到了冬日。
    十一月底,京城接连三天下雪,积雪已经到小腿肚。
    “太太,庄子上送来了菜。”韩大根家的,掀开门帘,走进屋,禀报。
    坐在炕上的昭君,正看着大儿子描红,手中还拿着针线,一针一针的纳着鞋底子。
    小儿子躺在炕上,头枕在昭君的脑袋上。
    昭君抬起头,望了眼大儿子,放轻声音,“送了些什么?”
    “有鱼,有蛋,其余的全是过冬的小菜(蔬菜)。”
    韩大根家的递给昭君一张单子,上面有各种菜的名目,还有斤两。
    “留些鱼和蛋,留两条鱼吃新鲜的,你们自己做。其余的腌制以后,熏制成腊鱼。
    小菜留下足够过冬的,其余的全部拿出去卖掉。”
    她和孩子们,不能吃肉,但天天轮换着给孩子们煮白鸡蛋,蒸鸡蛋羹,炒鸡蛋。孩子们都还小,在长身体。
    “是。”韩大根家退出去,安排男人去卖菜。太太有什么事,都是吩咐她,传达给男人。
    已经是冬日,城里,农村都开始闲下来。
    “娘,描完了。”平安扬扬写好的大字。
    “好,歇歇。下午,练功。”两个孩子每天都会在家里练武,昭君教的。
    孩子练练武,不管学的怎么样。日后,他们的身体体质不会太差,遇到危险歹人,也能抵挡一二。
    “娘,我和弟弟玩会儿雪,好不好?”
    “去吧,鞋子湿了就回来。别贪玩啊。”
    “好,就玩一会儿。”弟弟平乐,听说出去玩,乐的蹦起来。觉也不睡了,他躺在娘的腿上,就一直翻来覆去。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