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燕云乱 第一百五十九章 落幕(上)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王禀不用说是童贯的人,自己对他什么态度,就是对童贯什么态度。虽然童贯这死太监纵容赵良嗣和郭药师抄了自己的老窝,将又香又软的小哑巴逼得不知道到了哪里去。可是现在还不是和童贯这死太监翻脸的时候............现在自己是奇货可居的时候儿,怎么也要等到两家下注拉拢层层加上去以后再说吧?
    再说了,自己其实哪家也不想选择,打的就是左右逢源的主意。不过说起来,这真的很难就是了,走一步看一步罢............
    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思,萧言才立马在河岸上,也不管自家军马如何收拢,如何收拾那些辽人败军,如何向着燕京进发。在这里笑得露出一嘴白牙,等着王禀的到来。麾下将士,现在正是意气昂扬的时候,不用自己交代,就能把这些扫尾落幕的差事办完了,自己只要等着安安心心进燕京就好。
    不多一会儿,王禀所在小舟就已经靠岸,不等萧言麾下亲卫来将小舟拉到干岸上面。王禀就已经跳下船来,溅起冰冷的水花,大步迎向萧言。一边走就一边施礼下去:“萧宣赞,某为西军十万将士,为在高粱河北身殉的数万大宋男儿............拜谢萧宣赞!大宋百年燕云之梦,最后成就在萧宣赞手中。百余年来,死在这燕云之地的数十万大宋男儿魂魄,终能归乡............俺们大宋武臣,终能有脸见人了!”
    说话当中,王禀就深深的拜了下去。
    大宋武臣,有点志向的,无非就是两处心悬。一处就是燕云,一处就是西夏。两处地方,百余年来大宋边军为这里死去的,何止百万?此次北伐,又是举国之力,拿出的是最为精锐的西军。结果白沟河惨败,高粱河一役,要不是萧言存在,又是不可收拾。大宋武臣地位本来就低,再经这一场丧败,如何还有脸见人?王禀好歹也是一名武臣,也是边军出身。这一番话语,这大礼参拜下来,是情真意切,再无半点虚假。
    萧言一怔,缓缓翻身下马,扶起了王禀,淡淡道:“萧某人北上,为宣帅,为西军抗击女真南下之师的时候。不论是诸位相公,还是宣帅,可曾想到萧某人今日?一帮小人,更在萧某人身后作祟,蛊惑宣帅试听,天幸萧某人挣扎出来了,还为大宋成就了此番功业!萧某人胜不足喜,唯一自喜者,是以辽人头颅,燕京雄城,向大宋表明了心迹!............这功,萧某人是不敢居的,只求以后大宋有我萧某人一处容身之地,就于愿已足了!”
    这话里面,自然是十分当中有九分是怨气。跟在萧言身后的就是方腾,他这个时候也已经跳下马来。听得暗自点头。这萧言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历练出来的,耍心眼的本事也不弱啊,这话换他方腾来说,也不过如此了。这个时候发发怨气,不是向童贯表示疏远,倒有点像是忠心的下属和上司撒娇仿佛。要是萧言客客气气的,对童贯来说那才糟糕。说不定就下定决心先收拾了萧言再说。
    现在就是要和各方都敷衍好,先把这场功劳坐实了再说!只要复燕大功到手,萧言地位就稳若泰山,无非就是看他今后如何发展罢了。
    萧言战阵上的本事,方腾是见识过了。至少得军心,处断上面都不糊涂,更能身先士卒。没想到在这政争上面,这家伙天赋也不是很低啊............
    方腾站在后面,眼睛发亮。对萧言将来的发展,又高看了三分。
    其实萧言自己到没觉得自己政争天赋有多高,不管哪个朝代的政争,无非还是人和人打交道。对人心了解透彻一些,就多占一些便宜。他原来是小记者出身,记者就是见人最多最杂的,而且现代社会,比起中世纪的大宋来说,复杂何止十倍。应付起这些人物,为自己今后盘算,还真没觉得有多为难。
    当然最要紧的还是,自己有了这一场功绩作为基础,有了和大宋诸方人物讨价还价的本钱。要是还是才穿越之初,自己也不过还是任凭命运摆弄的份儿!
    听到萧言话里话外的牢骚,王禀果然松了一口大气。还是坚持将全礼行完,才站起来朝着萧言笑道:“俺们武臣,不懂那么多。不过萧宣赞立下如此大功,就算宣帅一时被蒙蔽了,这个时候还明白不过来?军报一回去,宣帅还不知道欢喜成什么模样!这个时候,要紧的就是赶紧进燕京城,萧宣赞,你尽管放心,这后路的事情,俺就料理好了,一应粮饷军姿,绝短少不了宣赞的,就是犒赏,只怕宣帅也马上能抽拨一批过来............宣赞,你看这军报,是不是就现在拟好,让俺马上传回去给宣帅?”
    这句话是要紧的话,只要萧言第一时间将军报传到童贯手中,就是认了童贯节制调度他克复燕京的大功。而不是别的什么。老种也是使相衔头,官家亲许奏报可以经枢密院直抵官家那里的。童贯和刘延庆为什么吃相那么难看,说什么也要将老种排除在攻伐燕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