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下。却没料到还未终局,就有内使前来传唤,将他直引至景灵宫中。在这里接受这些时日一直不露面的赵佶垂询,一上来,就问到了三司的家底。
高屐沉吟一下,他是精明强干的人,掌三司有年,这些数字都牢牢的记着。赵佶垂询,他整理一下,就恭谨开口答复。
“年节方过,府库正是空虚的时侯。而各处解库,例在四七十月。此刻三司所储,实不可问............现在内藏财货,金银钱钞一起算上,还有二百一十万贯。每逢冬日,都是治河要紧的时侯,马上就要拨出九十万贯治河所费。下月都门禁军动支,粮米不论,但论军饷,就是一百三十五万贯有奇,都门诸官薪俸膏贴,又是六十余万贯。还好除陕西诸路外,地方驻泊禁军支放军饷粮米,经东府请旨,由地方暂时垫支。而陕西诸路驻泊禁军所用,也是开春之后才起解,那时又是数百万贯的大数,不过此刻,先不用考虑那么多了,因为想也没什么用............”
赵佶嗯了一声,双眼半睁半闭。面上宁定,心里却在翻腾不休。为君之道,无非是朝中人事,抓紧兵权,财货上盯住。他又是天性对钱看得重的——因为自己相当能花钱。三司家底,他清楚得很。不过听高屐这般说来,仍然觉得恼怒。大宋如此富庶,怎么朝廷就窘迫成这样了?
现在库藏不过两百万贯出头,马上就要支出接近三百万贯。这还是将地方多少支用,除陕西诸路外驻泊禁军经费暂时都由地方垫支,或者减成发放,俭省了又俭省的结果。
可是到处都是在在需钱,地方垫支总不能持久。大宋财政是相当集中的,中枢没钱,地方同样也穷,更不必说赵佶早在十几年前就将地方封椿积储都集中到汴梁了。什么地方垫支,都是掩耳盗铃,无非暂时赖帐,等有钱再还。这般拖下去,只有等着溃决。
而花钱的地方却是到处都是,每月汴梁城的几万官吏,几十万禁军。大宋最要紧的动脉,从南方漕运粮食到开封的河道每年整治。陕西诸路那号称几十万军马的瞻养,还有整个大宋各路各军州此起彼伏的报灾报荒............过去一年,不知道怎么挨过来的。而今年又不知道怎么能熬过去。河东乱事起,不管如何又要兴兵平乱,这又是一笔绝大开支,又从哪里变出来............
煌煌大宋,怎么就穷到这般地步了!
作为财政手段在历朝历代都相当有效,比起后世明清更是好到天上去的大宋,其实可以动用的资源绝对不少。但是无论大宋如何富庶,终究还是个农业社会,单位人口并不能产生出远远超过水准的财富以及资源。同样也不能完全有效的动员出来。
大宋所谓富庶,就在于东西方通商的在长达几百年隔绝之后再度恢复,在海禁上的宽松态度,还有比前朝后世都有效得多的财政手段上。并不是这个时代就能生产出远迈前代超越后世的巨量财富出来。
可是大宋的财政支出也是超越时代的,超过百万数目的职业军队(在从古到今几千年历史上,职业军人数目与美国不相上下,可是一个是农业社会,一个却掌握着全世界的财富),规模相当庞大,待遇优厚至极的官僚队伍。加上扩张性的各项财政支出方式。冗官冗费,大宋再富庶一些,也经不起这样折腾!
所谓王安石变法,无非就是在财政手段上精益求精,争取再动员出一些淤积的财富和资源出来。而这变法也深深割裂了大宋社会,党争之风到现在愈演愈烈,将大宋士风完全败坏,更让朝中再难就什么大事形成共识了。
赵佶秉政以来,更给大宋财政开了无数个新鲜的失血伤口。这些年下来,大宋财政,实实在在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伐燕战事之后,大宋财政绝境更向深渊滑落。不仅岁入骤减,而且支出还有增加的趋势。攻灭辽国,却担上了重整河北河东防务的巨大财政包袱。现在这些钱还不知道从哪里生出来,河东乱事又起,要平复下去,更不知道需要多大一笔支出!
对于大宋财政绝境,赵佶如何能不心知肚明。也就是他,将几代皇帝变法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家底在十余年中折腾干净的。说实在的,他也拿不出什么法子来挽救这局面。大宋冗官冗费已经叫了这么多年,可谁也没能治得了。出了个王安石从开源上面打主意,不仅赔上了自己,更激起绝大风波一直蔓延到现在,就算是现在又生出个王安石,赵佶也是绝不敢用。
他总是自欺欺人的对自家说,现在朝局正是纷乱的时侯,新旧交接,等平稳下来,再拿出精力也整理财政,怎么样也要将这一关挺过去............可是越想却越是束手,现在朝局迟迟不能平稳下来,其中多少也有赵佶心不能定,拖一天算一天的因素在。
正因为如此,萧言横空出世,毫无扰动的就为赵佶筹集了以百万贯为单位的收入,对于赵佶而言,重要程度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