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离上看,他们三人称为老乡,也没什么问题。
潘启与武译同岁,出生月份上,潘启比武译小三个月,他们俩关系最铁,同一年入伍,同一个新兵连,后来下到连队,又是一同努力被选拔到特战突击大队,最后与涂明峻分到了一个战斗小组,武译是狙击手,潘启是观察手,而涂明峻是多面手,主项:通讯及干扰,也是爆破手,包括防爆拆弹。
潘启与武译也是同一年退伍的,退伍仪式上,一同被摘去所有军人标志,泪水一同模糊他们的双眼。
武译有一个开饭店的父亲,就业问题自然是水到渠成。而潘启就不一样了,他也没有涂明峻的那样八面玲珑,退伍之后,回到老家的潘启还是比较纠结的,最后也听从了他父亲的建议,总算是全家人在南京城团聚了。
几年前,潘启家的几亩耕地被征收了,之后潘启的父亲就到南京打工,经人介绍,成为了一个看门大叔,他很满意,确实也不错,之后居然还有发展的空间。
看个大门,能有什么发展空间?这要看你的大门是怎么看的。
南京某大学,下设的一所继续教育学院,别光看名称,还要再看看其内容。这是一所独门独院的全日制寄宿学校,就读学生千余人。
从学校的名称看,生源不难判断,大多是高考成绩很不如意的考生,高中毕业了,没考上志愿大学,年岁还小,书还得继续读,也就上这样的学校了。至于学生的未来,不用那么悲观,还是那句话,只要你愿意努力,那么殊途同归,你的未来不会比任何人差。如果说,你的未来的确不怎么样,那么,你得再问问自己,你的汗水流的是否足够多。
潘启的父亲就是这个学校的门房大叔,这位大叔具有庄稼人的典型特质,朴实、勤劳、闲不住。
看大门之余,大叔总爱干活,尤其爱干与土地沾边的活儿,学校里显然没有耕地给你忙活,但是有花花草草,大叔就自发的去修剪花草,垃圾箱旁有十来个平米的荒地,大叔居然开垦了这一小块地,还扦插了许多的月季花,浇浇水、松松土,没多久,俨然一个小花圃。
学校里的相关领导知人善用,问大叔有没有意愿专职搞一个花房,以及负责校园里的绿植。大叔当然愿意了,凡是与土地沾边的,他乐意干,而且学校还让他自己去找一个帮手,后来大婶就从马鞍山来到了这个学校里,大婶嘛,也就是潘启的母亲,学校也给她开了一份工资,吃住都在学校里,建好的花房后面也建了老两口的职工宿舍,这就算是在南京定居了。一年还有两个假,寒暑假期里,可以抽空回老家住上几天。
估算着潘启快要退伍了,大叔又闲不住了,正好听说大学在招保安,就托人去打听,人家回话了,说是退伍军人优先录取,再看截止时间,显然这个时间点,潘启还没退伍呢,于是大叔买了一包很贵很贵的香烟,然后就去了大学的保卫处。
开始还闹了误会,保卫处的人以为大叔是来应聘的,显然大叔看上去比较老一点,招聘条件的年龄上限是45周岁。你都这么老了,能被你抓到的坏人,怕也是个老人吧。当然,保卫处的人还是有素质的,也是很有礼貌的,心里话没有当面说出来,只是问大叔今年多大了……
最后才搞清楚大叔的来意,听说大叔的儿子是特种兵,而且很快就要退伍了,保卫处的人非常感兴趣,当即去问了保卫处的领导,领导也当即拍板,“你儿子什么时候退伍,就让他什么时候来,他只要愿意干,好好干,我们可以考虑给他学校的职工编制。”
大叔乐开了花,很贵的香烟再散的时候,手都有些发抖了,几支烟直接从香烟盒里抖到了地板上。
……
潘启退伍后,纠结了一阵子,最后还是来到了南京,虽然应聘早已经截止了,但保卫处的人还是说话算数的,单独对潘启进行了面试。
之后潘启就成为了大学校园里的保安小哥。至于正式编制,显然还需要时间。工资待遇还是不错的,毕竟是全国知名的高校。
潘启所在的大学本部校园,与他父亲所在的继续教育学院距离也很近,步行二十分钟,公交车两站也就到了。也就这样,一家人算是半移民,到了南京。
大叔很努力,也希望儿子更努力,再辛苦个几年,希望可以把老家的房子卖掉,然后给儿子在大学附近买一套房,争取买个大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