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吾日三省吾身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得到消息,亲自到小区门口迎接。他身边还站着一位气质如雪山般静谧的美女,当她露出笑容时,给人的感觉又像春日的冰峰融化,正是丁奇的道侣冼皓。
    打完招呼四人一起走进小区,华真行突然叹道:“我觉着这地方好眼熟啊,感觉就像回到了非索港的农垦区。”
    曼曼也点头道:“是有点像。”
    冼皓纳闷道:“难道几里国也有这样的居民小区?丁老师倒没和我提过。”她居然也称呼丁奇为丁老师。
    华真行解释道:“新修的,丁老师去的时候还没有呢。农垦区三镇,其实都是这几年新建的,现在还在建设中。”话音中带着神念,介绍了一番北洛河流域的情形。
    眼前这个小区依山而建,后面就是境湖市南郊的南沚山风景区。小区面积并不大,神识扫过,共有四排六十栋独立的二层小楼,每栋小楼的建筑面积有两百多平米的样子。
    小楼前面的空地左右都可以停车,后面有院子。有的人家干脆在前面也修了院墙,将那片空地圈进来,这样就有了前后两个跨院。
    各家院里都种着不少绿植,在晚冬时节的江南也点缀着葱翠之色。近看却发现大多种的都是菜和花果,但还没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
    有不少人家修的是通透的栅栏院墙,沿着院墙还搭着架子,架子有高有低,爬着各种藤蔓。小区道路的几个拐角处都有同样的牌子,上书四个醒目大字——禁止养鸡!
    难怪华真行会觉得眼熟,因为农垦区三镇这两年修了一批宿舍楼与家属区,不少家属大院就是这种风格,除了那些“禁止养鸡”的牌子。
    但是在繁华的东国都市中,与市民公园只有一墙之隔、坐拥南沚山风光,这个小区的土地利用率确实有点低了,但看上去并不是那种豪奢社区。
    见华真行对这个小区很感兴趣,丁齐笑着介绍了一番。
    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林,附近有个南沚镇,镇外几本都是农田和菜地。如今南沚镇已经消失不见,被延伸至此的新市区给吞没了,地界都归入了境湖市雨陵区。
    这个小区叫南沚小区,是十五年前开始修建的,从刚动工时就搞内部预售集资,基本上都是卖给当地手里有钱的动迁户。
    小区刚刚发售的时候,当地动迁户预购的内部价是四千元一平,总价正好一百万出头,说贵不贵,说便宜也不便宜,因为那是十五年前。
    方外门长老朱山闲就是原南沚镇人,当过雨陵区的区长、区高官。当年他家的老院子被动迁了,在这里买了一栋二层小楼。
    后来丁齐买下了朱长老家右边的小楼,然后方外门又买下了左边的小楼,再后来,方外联盟各派陆续买下这个小区的物业……
    到如今,整个南沚小区都已经被方外联盟买下来了,成为其总部。
    前两年看中了这个小区,打算将其再次动迁,搞新一轮房地产开发,但是被方外门把这个项目搅黄了。
    丁齐只是简单介绍了方外联盟总部所在的南沚小区,华真行听了却很有感触——
    首先,社会真的可以发展得这么快!十五年前这里居然还是一片荒林,而如今走出小区大门,放眼所见则全是繁华的现代都市景象。
    十五年时间,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中很短,很多地方不仅没什么发展甚至还会有明显的衰退,比如当初的几里国。
    可是这里的变化却证明了,只要条件具备,改天换地般的局面完全有可能出现,这给了华真行很大的信心。
    其次,资本所主导的世界真的很无情!它在诱惑人性中贪欲无休止地放大,同时也是对美好事物的摧残。
    资本无所谓事物美不美好、毁不毁灭,它追求的只是增值的效率。假如它认为鼓动一个国家的人去送死对它更有利,那么就会毫不犹豫地让这个国家的人去死。
    刚刚建成十几年的小区,就要将它拆毁重建,并不是因为这个小区建造得不合理、居住条件不够好,而是因为有利可图。
    这无疑是对资源的浪费与消耗,但假如浪费对它有利,那么它就会鼓动你去浪费。无论是杨老头还是墨大爷与柯夫子都推崇的“节用”精神,却恰恰是它所深恶痛绝的。
    华真行不仅擅长厨艺、爱好美食,而且很能花钱,不惜用几百亿买下平京市的万树花园三期项目,但他骨子里却是相当“节用”的。
    拆毁现在的南沚小区,新建的小区会是什么样子?华真行能够想到,大抵就是平京市万树花园那种高楼丛林吧。
    从表面看,客观上好似确实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但是真有这个必要吗?在境湖市南郊这种地方必须要这么做吗?
    骨子里,这还是资本追求的增值效率,无所谓人们喜欢住在什么样的地方。这个地产项目之所以没成功,只是因为开发方碰到了方外联盟
    身为几里国最大的资本家,甚至是欢想特邦唯一的资本家“风自宾”,华真行也不禁暗生警惕。
    华真行最后想到的是,在几里国,尤其是欢想特邦以及将来的欢想国,如何避免这种对人性异化以及对资源的耗费?
    他打算在平京买下整个万树花园三期工程,那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可华真行本人并不喜欢万树花园那种民居,从结构设计到环境营造的心理暗示氛围,他都不喜欢。
    华真行来到东国后才惊讶地得知,很多同学在家里住了十几年,都不熟悉一墙之隔、同一单元、同一楼层、门对门的邻居,甚至根本就不认识。
    这些东国同学们以对此已习以为常,但在华真行看来,这是极不正常的。哪怕在东国大部分地方,这也只是近三十年随着大规模房地产开发才出现的情况,
    听说东国当代的房地产,尤其是居民小区的开发、设计模式,主要都是学习红港特区的经验。学谁不好!偏偏要学红港?
    当今或者说当初的红港,是在垄断资本的殖民模式下,将社会异化扭曲到极致的形态。房地产是其最鲜明的特色,哪怕从设计建造方式上都能看出来。
    住十年都不认识邻居,这意味着整个社会民众被碎片化分割,人则成为原子化、工具化,冷漠而孤独的个体。
    在东国内地,尚有比较完善的各级官方基层社区机构,多少能够缓冲与弥补这种碎片化社会带来的组织动员能力的缺失。
    但另一方面的缺失却是很难弥补的,资本逻辑下的碎片化设计,想达到就是这个目的。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人,从小直接的社交渠道,主要就是家庭成员与同龄同学,这可能导致社会认知与同情能力的缺失,也很容易陷入媒体编织信息茧房中。
    只有少数人,才能凭借自身的观察与感受能力挣脱出来。
    华真行看到了这种现象,当然不希望将来自己的国家也是这样,至少房地产发展,尤其是民居建设不能用这种模式。
    有些时候、有些地方,因为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因,必须要建造一些楼房,但也没必要设计成那样,或者仅仅设计成那样,只为将民众碎片化、单元化分割。
    华真行在东国学到了很多东西,有很多事物令他羡慕,但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喜欢。
    丁奇简单介绍了一番南沚小区的情况,华真行转念间却有这么多感想,说着话他们已经到了地方。
    473、吾日三省吾身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