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随着这一批援军进场,战场上的大局,已经基本确定下来了。
发现情况不对之后,在步兵方阵这边的敌人骑兵,首先开始撤离。看到那边的一些贵族,甚至拿着自己的旗帜,带头往后跑,阵地上还在拼命的斯拉夫步兵,...
夜风穿过天语石塔基的缝隙,发出低沉的呜咽。那声音不再被视作神迹的回响,而是某种共振频率??赵元昊团队三个月前埋设的地磁感应阵列正与高空电离层产生周期性耦合。蓝光如脉搏般明灭,映在盲童睫毛上,像星辰落在了人间。
母亲抱着孩子站在塔下,久久未动。她记得二十年前,自己也曾在此跪拜,祈求神明赐予一个健康的孩子。如今她的儿子看不见世界,却能听见“星星说话”。这不是奇迹,是科学终于追上了传说的脚步。
塔顶的接收器缓缓旋转,将最新一串数据传入地下光缆网络。这些信号将汇入君士坦丁堡主控中心,与其他两千三百座观测站的数据整合,生成全球气候模型的实时更新。而在撒马尔罕的万学馆分部,伊琳娜正戴着耳机监听这段波形。她指尖轻点,调出频谱分析图,眉头微蹙。
“不对。”她低声说,“这个谐波……不是自然产生的。”
蕾米拉从隔壁实验室闻声而来,披着一件旧式天文袍,袖口磨得发白。“你听到了什么?”
“第七阶模态振荡。”伊琳娜放慢播放速度,“它有编码特征??三短、两长、一断续,重复七次。这不是大气扰动,也不是地壳应力释放……这是人为信号。”
蕾米拉瞳孔骤缩。那是三十年前“星火学会”内部紧急联络的摩斯变体,只有极少数幸存成员还记得。而最后一次使用,是在她兄长被捕前夜。
“有人在用老方式传递消息。”她声音发紧,“而且他知道我们会监听天语石。”
两人对视一眼,几乎同时冲向加密通讯终端。伊琳娜输入三级权限密钥,接通朱和塾专线。线路接通瞬间,对方的声音已先于图像出现:“我已经收到了同样的信号。来源定位了吗?”
“正在反向追踪。”伊琳娜敲击键盘,调出里海西岸的地形热力图,“初步判断发信点位于高加索山脉南麓,靠近古亚美尼亚边境的废弃铜矿带。那里曾是‘圣火守望者’的地下据点之一。”
“不是‘曾是’。”朱和塾纠正道,“是‘仍是’。我们清剿了他们的明线,但从未真正切断暗脉。他们像苔藓一样附着在旧时代的阴影里,等待复苏的时机。”
屏幕画面终于稳定,显现出朱和塾的身影。他坐在中央图书馆的密室中,背后是一整面墙的动态情报网。红点闪烁,标记着全国各处异常活动:南方港口一艘货轮申报货物为“陶器”,实际扫描显示内藏高压电容器;西北驿道一名巡检员连续七天绕行同一段轨道,轨迹呈规律螺旋状,疑似绘制电磁场分布图;甚至在昭武城义务学堂的档案系统中,发现一份三年前毕业名单的访问记录??IP地址归属地竟是早已关闭的伊斯坦布尔皇宫服务器。
“他们在试探。”蕾米拉说,“也在重建网络。”
“不。”朱和塾摇头,“他们在唤醒某样东西。那份名单上的‘伊琳娜?科穆宁娜’虽是伪造,但选择这个名字绝非偶然。他们知道你是谁,也知道你掌握着什么。”
伊琳娜心头一凛。她不仅是罗马汗国的情报主管,更是科穆宁王朝最后一位直系后裔。这个身份曾被深埋,连官方档案都做了模糊处理。可若敌人掌握得更深呢?
“我建议启动‘烛龙计划’。”她语气坚定,“重启‘星火学会’残余联络网,放出诱饵信息,引他们现身。”
朱和塾沉默片刻,最终点头:“准许执行,但必须由你亲自掌控节奏。记住,我们不再是被动防御的一方。天网的存在意义,不只是预警危险,更是让敌人误判战场。”
指令下达后七小时,一段经过加密的老式无线电波悄然播发,频率锁定在1935千赫??那个曾用于战时地下广播的古老频道。内容只有一句反复循环的话:“火种未熄,归途已启。巴比伦之囚,请回应。”
与此同时,在北境阿依塔娜部落的夜空下,巴尔古岱老人独自登上祭坛山巅。他手中握着一块黑色陨铁,表面刻满了楔形符号。这是二十年前他被驱逐时带走的唯一圣物,据说是“天坠之语”的载体。今夜,它竟微微发热,发出极其微弱的嗡鸣。
老人闭目凝神,嘴唇轻动,仿佛在与某种存在对话。良久,他睁开眼,望向东南方向,喃喃道:“他们回来了……带着被遗忘的名字。”
三天后,第一份回应抵达。
不是通过电报,也不是卫星链路,而是一封手写信,由一名流浪诗人送至撒马尔罕驿站。信纸泛黄,边缘焦黑,像是从火中抢出。上面用古希腊文写着:
>“致仍在光明中行走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