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让这人赶紧闭嘴。艾资哈尔大学的几个长老,也出来澄清情况,说最近各种消息太多了,一会儿说人家十字教出圣人了,一会儿说有奇迹发生治愈瘟疫了。这些都是需要慎重讨论的事情,不要轻率地到处发表意见。就这样,尽力把风波压了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48章决战之后(第2/2页)
除此之外,就没有太大的事情了。
在郭康看来,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就和常规战争一样,瘟疫战争也有胜利方,并且可以享受胜利者应有的各种好处。
比如现在的下埃及,尤其是开罗周围这一圈,因为黑死病的经历,大家已经算是同一个阵营里,直面过致命威胁,一起并肩作战过的战友了。那很多事情再做起来,障碍也就小了。
更关键的是,之前的举措确实得到了大家想要的结果,也就是“打赢了”。百姓可能缺乏教育,但是人家又不傻,这么明显的结果,大家不可能看不到。
而取得了胜利之后,很多事情不需要专门宣传,人家自己就会开始考虑了。因为和战争一样,这就是最简单直白的东西。
当然了,反过来说,要是之前寄予厚望,但是结果却打输了,那么坏处肯定也是有一大堆的。不过既然是战争,就肯定有风险,郭康也做好了心理准备。
他之前就给脱欢等人说过,是否需要去进行组织和应对,本来就是对主政者的考验。就像战场上,如果有战机却一味回避,或者迎战却不能取胜,那只能说明主将能力不足,而不能去怪敌人太强——罗马和公民们花这么大价钱养着你,就是让你在这个时候承担责任和风险的。要是这都做不好,那还是赶紧卷铺盖走人比较合适,也别再谈什么有的没的了。
话又说回来,除了胜败两个情况,其实也有一些案例,是更为复杂的。比如他所知的中法战争,就是在取得了战役级胜利,导致敌人整个战区全面崩盘的情况下,由于严重外交误判,接受了战败的结果。
不过这种情况毕竟只是个例,不能一概而论。不是晚清那种内部矛盾特别尖锐、不同群体诉求难以弥合的情况下,应该也不至于出现。
而且就像事前的分析,瘟疫毕竟不是战争,前线和后方没有明确界限,影响很大,动员起来难度是要低一级的。如果面对瘟疫都无法形成共识,那面对战争的能力估计也是废了的,怕是都不如大清坚定呢。这种事情放在历史上也很罕见,就没有什么讨论意义了。
现在,大局已经基本明朗,郭康也就开始着手准备战后的事情了。
目前最急需安顿的,还不是埃及人,而是朱文奎手底下那些波西米亚人。朱文奎本人被郭康强行打发回去了,听让娜女侠说,之前在塞浦路斯。不过这周,又有新的邸报送来。脱欢写信告诉郭康,说吴藩又出了事,朱文奎已经紧急回大都去了。
说实话,郭康对于吴藩出事,都已经有些麻木了——而朱文奎本人应该也是如此。按脱欢的说法,之前就有消息,说吴藩吃了败仗,老吴王也失踪了。有被打散的人,跑到罗马这边求援,因此这边在西吉斯蒙德宣布之前,就知道了消息。
按那会儿的消息,明军损失相当惨重,一战就丢了几十个千户,三个指挥使估计也就剩老杨一个了。脱欢自己都很是吃惊,因为他印象中,大明建国以来,好像还没吃过这种损失的败仗。这要是在中原,都能把朱天平合罕气的跳起来了……
不过吴藩那边,纸面数据不见得就能说明真实情况,而朱文奎本人也很淡定,还安慰脱欢,说他爹那个指挥水平,打输了根本不奇怪。不过吴藩这些年召集了很多能人,而且那边通信不行,他指挥不到的地方,还是可以打赢的。反正,他爹一向很能跑,应该过段时间就有消息了。就是胡斯神父也折进去了,还是很可惜。
又过了段时间,锦衣卫总算设法找到了老吴王,还弄清了情况。目前看来,是因为吴王和黄子澄等人,见哪儿有好处就派人过去打,导致最后兵分十几路,乱打一气。而且,这三四个大方向里,他自己亲自率领的,还是最弱的一个方向。
目前,他派去东边的部队,经过半个月的行军,已经抵达布拉格附近,和当地胡斯派武装接上了头。有了吴王旗号和报仇的号召,很多人赶来集合,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万余人的军队,声势十分浩大。波西米亚西部,他派出的精锐队伍,也抢在贵族联军之前,占领了库腾堡周围的要地,击退了敌人。目前当地贵族正在向西吉斯蒙德紧急求援,否则便不愿进军。这个矿业中心目前也安稳下来了。
总之,除了他自己那边一直在吃败仗,其他几个放手不管的方向,还是进展比较顺利的。看来确实是知父莫若子,朱文奎当时的说法,还都猜对了……
不过,马王妃他们还是比较急,所以把朱文奎先喊回去商议了,但他和脱欢讨论了下,觉得应该也没有什么大事,就先回去开个会。
与其说是讨论怎么应对,不如说是安抚下锦衣卫众人:朱文奎觉得现在的局势,还是在意料之中。西吉斯蒙德其实依然不知道吴军的战略意图和主攻方向——因为吴王自己其实也不知道。
而且,他们的王牌还在埃及没回来呢。只不过锦衣卫这段时间确实被折腾得够呛,还是得好好感谢下人家……
塞浦路斯那边,没有像埃及一样需要进行双向隔离,所以信息还算通畅。如果还有什么事情,脱欢会临时加派人过来通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