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章 周天子:面对六师都不怕么?哈基芈,你这家伙……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不错,和其他一批表现出色的基层官吏一起,被郭康提拔,进入行省衙门工作。他们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官职,身份上来说,算是郭康手下的吏员。主要的工作,就是一边帮郭康干活,一边也能得到郭康和吴翰等人手把手的教导,熟悉官府里各项事务的流程,为今后正式外放任职做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49章周天子:面对六师都不怕么?哈基芈,你这家伙……(第2/2页)
    虽然级别不高,但这些掾吏身处的位置却很机要,所以还是有不少人,对这个职务趋之若鹜。尤其是现在,形势已经明朗,选拔人才的范围和提拔的渠道也被众人搞清楚了,很多人就开始活跃了起来。
    当然,对郭康来说,这还只是第一步,后续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他已经准备开设文法学校,自己培训自己的官吏了。
    在他看来,罗马的行政体制其实很粗疏,官吏培养和选拔,也非常……古朴。虽然朝廷在学着搞科举,但一直没有办法让它完善地运行起来。很多地方,就还是靠这种古老的察举制度撑着。
    由于文化水平有限,紫帐汗国的官学,严重依赖于军队。军队征召年龄合适的男青年、对他们进行扫盲教育、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法令,会书写简单公文——这就是如今紫帐这边,最大也是最基础的教育体系。
    他们也没有专门的官员培训机构,反正会写公文也就够了。军团每年都要输出一些这样的低级军官和军士,才填得起如今日益庞大的官僚体系。也难怪有人说,军团才是国家之父,因为这整个国家体系,都是人家一担子挑起来的。
    但就算这样强行维持,这边的大小官吏,平均水平也远远称不上优秀。尤其是基层吏员,甚至一直是以粗暴著称的。
    乡间的百户们,很多都是退伍的老军吏,把军团里的习惯也都带了出来。但很多行事方式,在军队里大家还能理解,在民间就有些过头了。所以,古板保守、刚愎自用,习惯用强力介入和解决矛盾,乃至动辄打骂民众,几乎成了基层官吏的刻板印象。每年,都有人因为干得过火,事情闹大,被人举报到行省乃至朝廷这边的。
    朝廷一直试图改善这些情况,缓解官民的冲突和内耗,但目前就是这么个情况,再怎么改,效果也还是有限。
    郭康甚至觉得,这制度能跑到现在还不出大事,就全靠同行衬托了。毕竟,你要跟隔壁其他势力管理下的居民说,这边的官吏执法粗暴,那法国人得问你什么程度才算粗暴;阿勒曼尼人得问你这么多法,执行哪个;斯拉夫人得问你什么是官吏……
    不过,于情理上来说,人总是想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希望社会变得更好,是很多方面发展和进步的推动力,也不能指责什么。总不能说,我就是要跟蛮子比烂吧。
    所以这次,正好也给了郭康一个机会,看能不能至少把察举制那套东西,先运转起来。虽然听着比较古老,但在这边,恐怕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话说回来,哪怕在郭康那个时代,都没有几个能把选官制度玩得转的。大部分人到那个时候,都搞不定察举呢,别说这会儿了……
    瘟疫带来的压力减轻之后,郭康的主要任务,已经从自己亲自干活,变成了指点大家干活。一方面是为了锻炼新人,另一方面也是他想要偷懒下。之前,他都被字面意义上累死了一回了,就这天兄都还让他加班,是真的有些绷不住了……
    当然,除了这些行政工作之外,新兵征召和军队的扩编,也已经提上了日程。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分对罗马,可能还更重要。
    制度想要施行,必须有稳定的环境。最好长期坚持,才能让大家养成习惯。而这些,都是需要武力维护的。如果武力不行,乃至像周天子征讨楚国那样吃败仗,那么就算文明真的有优势,产生影响的速度,也会下降很多。所以有条件的话,还是两边都要兼顾最好。
    传统上,大家都会避免在埃及征召士兵,因为这帮人的战斗力实在是不靠谱。而且战争是个团队活动,你自己不行,还得拖累大家,变成了负效果,还不如不带呢。
    不过郭康认为,民风的影响虽然存在,但没有那么决定性。埃及人不能打,主要是根本没人带他们练,那自然就不行了。
    再说,不同于其他军队,罗马的军团自己就是个单独的文化。较真来说,在一百年之前,现在的罗马尼亚腹地,都没有“罗马人”,而只有保加利亚人、瓦拉几亚人、特兰西瓦尼亚人、塞尔维亚人等等。现在这个罗马概念,其实就是“军团人”衍生出来的。
    那么,埃及人如果加入军团,也会成为一个军团人,而不是埃及人。而正如大家反复提及的,所谓军团,就是罗马的创造者,所以,他也就是个罗马人了。从这个角度说,其实根本不用担心哪个民族能打,哪个民族不能打。因为大家要做的,也不是改变埃及人的特性,只是把他们变成了罗马人而已。
    之前,整编罗斯人的时候,郭康已经有了些经验。现在,有了瘟疫期间的组织,进行战争动员也方便了不少,完全可以开始着手尝试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