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七章 定年号,选九卿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稍微催了催:
    “若是这样的话,时间也确实来得及。
    “不过既然涉及到了修订历法,总是提前开始准备更好。
    “不如现在就唤钦天监正来直接讨论?”
    朱靖垣想了想说:
    “不急,还是先把官职调整确定下来,然后再让人去办这些具体的实务。”
    沈复恍然,明白这是朱靖垣要让自己中意的人去办:
    “那微臣这就先告退?”
    朱靖垣随口答应着,看沈复起身离开,就看向了桌上的那些奏疏:
    “哪些是请辞的?”
    旁边的牛鉴马上将三沓分出来的奏疏推到朱靖垣面前:
    “第一组是文官的,第二组是武官,第三组是皇室和皇庄的。”
    朱靖垣首先拿过文官系统的奏疏依次翻开来批阅处理。
    排在最上面的,就是大冢宰汪廷珍的。
    然后是大司徒卢荫溥的,再往下就是大司寇朱茂炬的。
    朱靖垣本来就准备让汪廷珍和卢荫溥留任,所以翻开他们两个的奏疏看了一眼,就直接放在了另一边,准备让通政司退回去。
    对于朱茂炬这个宗室沈复的大司寇,朱靖垣稍微迟疑了一下也选择了留任。
    朱茂炬是宗室,还有郡王的爵位,在宗室内的风评也不错。
    他不能算是常规官僚体系的成员。
    再加上自己选定的刑狱方面的人员,刘志新和徐明辉都还不到五十岁。
    直接当司寇稍微有点过度拔高了。
    让朱茂炬和汪廷珍一样,继续当几年大司寇,再退休让贤正合适。
    打定了主意之后,朱靖垣直接继续下旨:
    “调大食国左长史刘志新任刑部尚书,大食国审理正兼徐明辉任大理寺卿。”
    朱靖垣本来就是吏部尚书,知道现在的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的状况,知道他们该退休了。
    后面翻到他们的奏疏的时候,直接批准他们退休就行了。
    然后朱靖垣继续翻看后面的奏疏:
    “调大食域左都护王引之任司马,分管陆军部、海军部、空军部。”
    王引之当过大食国右长史,虽然是兼职的,但也算是朱靖垣自己人。
    他当时的正职是克州(克里特岛)的知府,克里特岛是朱靖垣个人的私产。
    也是因为被朱简炎定性为朱靖垣的人了,所以一直挂着大食国和朝廷的双重官职。
    后续的升迁一直都在大食域内转悠,跟朱靖垣大食国的专职官员们长期合作。
    所以也确实是朱靖垣的用人系统中的一员了。
    王家是职业官僚家族,王引之的父亲王念孙还当过户部尚书。
    王家两代人在朱仲梁、朱简炎、朱靖垣三代皇帝心目中的印象都不错。
    现在大明的司马,分管陆军部、海军部、空军部,看上去相当于崇祯前的兵部尚书。
    但是实际上有着很大的不同。
    现在司马下属的三军部的核心权力是调兵权。
    当然,实际上是按照皇帝的命令,去办理调兵的实际手续而已。
    制作出来的军令要有皇帝的签字和印玺才具有效力。
    除此之外的日常工作,是军事预算申报和军官升迁以及任职审批。
    所以既非常重要,也不不是绝对的重要,朝廷上也没有什么绝对重要的职务。
    最终决策权已经被完全收拢到皇帝手中了。
    朱靖垣确定了王引之的任命,继续往下翻检批阅请辞奏疏:
    “工部尚书刘镮之升任司空,分管工部、械部、建部、汇部,负责工业、工程、科技,道路、港口、机场。”
    刘镮之曾经当过东夷国的左长史府长史,就是事实上的长岛总管。
    当时正是朱靖垣督导过整个殷洲的时候,所以刘镮之也当过朱靖垣的属下。
    朱靖垣还直接跟对方下达过命令,指导他们处理长岛的泰西人。
    只不过毕竟跟王引之不同,没在朱靖垣直辖的大食国兼过职。
    所以他后续得以持续晋升到中央朝廷,当上了工部尚书。
    不过刘镮之现在已经六十岁了,两三年后就该彻底退休了。
    朱靖垣现在让他继续当一任司空,有退休前的荣誉加封的意思。
    在刘镮之被任命为司空的同时,下面就跟了两条尚书的任命:
    “械部左侍郎汪莱,升任工部尚书。”
    “械部右侍郎李锐,升任械部尚书。”
    汪莱和李锐,是工程方面的官员中,朱靖垣最为熟悉的两个。
    两人这五年本着不给朱靖垣添麻烦的心态,一直都表现的很低调。
    闷头折腾朱靖垣当初提出的设想,完善军械部现有的设计。
    两人在过去几年没有升职,但是品秩从升到了从二品。
    现在朱靖垣直接给他们再升一级,各管一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