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尚书省一天的花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些文臣武将少了哪一个对朝堂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这可都是大唐的中坚力量,开疆拓土指望着他们出谋划策呢。
    按照之前王公公带自己走过的路线,张阳走过一个个小道,宫里的路很复杂,殿宇众多不小心就会迷路,发现路上的侍卫越来越多就说明路是对的。
    总算见到了在这里来回踱步的李君羡。
    张阳拱手道:“李将军一直都是值守这里吗?”
    李君羡扶着腰间的横刀,板着脸,“正巧轮值,过两天便会换人,一切全听尉迟将军安排。”
    “昨天骊山送来的银钱到了吗?”张阳笑道。
    “昨日傍晚到的。”
    这家伙还是板着一张脸,好像永远都不会换表情。
    拿出钥匙打开钱库的大锁,点亮门前的油灯。
    昏暗的库房中空气很浑浊。
    在库房内多了几个显眼的木箱子,骊山的钱箱子与宫里的箱子不同,骊山箱子是方方正正的。
    打开箱子,内部的银饼整齐码放。
    每一箱的银饼分量都仔细称量过。
    农业为重的大唐,各地的粮食价格也有起伏。
    粮价的波动往往与铜钱相关,硬通货还是银饼。
    而银饼这种东西多数时候只在大宗货物交易才会使用。
    朝中为了维持粮食价格,让更多的人吃得起粮食,也能够维持生活,现在一斗黍米八钱的价格还算合适,糜子的价格更便宜,一两银子作价一贯钱,够一地乡民花用许多。
    寻常人家不追求奢靡的物质,只要挣得到铜钱也能满足生活的需求。
    这种经济情况不算糟。
    金银铜钱价格与经济效益有直接关系,还要多看一些典籍,现学现卖也要看一些,更需要能够治理经济平衡的人才,这方面的人才太难得了,也太难培养了。
    张阳重新走出库房,“麻烦李将军帮忙搬银钱,十二箱就够了。”
    “喏!”
    李君羡招呼着人手搬银饼。
    搬钱的时候大家的心情都是很好的。
    “张侍郎搬这些银钱做什么?”李君羡双手扶着箱子,与人一起搬着。
    “给大家发俸禄。”
    “原来如此。”
    听到这话,大家搬东西的速度更快了。
    这年轻的大唐呀,缺钱!太缺钱,要发展,要建造,还要奶着天可汗让他开疆拓土。
    张阳重新锁上门,带着人往尚书省而去,想到自己还被罚了三年俸禄,心情越加不爽利。
    走到尚书省,公主皇子们都准备好了,她们各自拿着小板凳,还有宫女与太监抬着桌桉。
    “姐夫,我们都准备好了。”李丽质神色难得严肃。
    张阳打开尚书省的门,“麻烦李将军将这些银饼搬进去,就放在正堂内的桌桉边。”
    此刻的尚书省正堂就一张桌桉,三十多个侍卫扛着沉甸甸的箱子走入。
    有个憨憨的兵士问道:“张侍郎,我们什么时候能领到俸禄?”
    张阳看了看天日,“等各部去吏部核实了名册以及每人应发的俸禄,就可以了。”
    送别这些人,张阳再看眼前的这些孩子,朗声道:“会写字上前一步。”
    高阳公主和东阳公主先站了出来,还有李治,与清河。
    其中高阳公主和东阳公主的年龄稍大一下,比李丽质小一些估摸着十二岁。
    见大家都看着自己这个姐夫。
    张阳又道:“能独自看懂文章的人再上前一步。”
    现在就只剩下了高阳和东阳。
    张阳暗暗点头,“高阳公主和东阳公主坐在正堂前,将前来领俸禄的人都记录下来。”
    “喏。”孩子有模有样地回应。
    小孩子总喜欢学大人,在宫中长大的孩子见识过朝臣和武将与她们父皇讲话的模样。
    他们也喜欢跟着学。
    李丽质主动请缨,“我坐在姐夫一侧,帮助姐夫写记录。”
    张阳将一个个箱子打开,入眼的是一块块银饼。
    看着这些孩子望着一块块银饼,眼睛都在冒光,张阳小声道:“你们要记住了,这些银钱都是骊山的,以后要是你们父皇赖账了,可要帮着姐夫一起要债。”
    高阳的神情有些扭捏,“要帮着姐夫对付父皇?”
    张阳咧嘴笑着,“当然不是要对付你们父皇,姐夫帮花朝中渡过难关,父皇是不是该还给骊山。”
    几个孩子懵懵懂懂地点头。
    张阳小声又道:“在骊山有蛋糕吃,还能种田玩,姐夫还可以教你们本领,等来骊山避暑,姐夫天天给你们做葱油鸡吃。”
    “嗯!”东阳先是重重点头。
    其他孩子的眼神也坚定许多。
    一群孩子围着,张阳低声道:“以后要是和你们父皇吵架了,你们都要帮着姐夫,知道了没有?”
    “知晓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