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 谋略辽东以东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义府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文散官,充其量不过是个鸿胪寺少卿,就这样他还壮着胆子,在三位侍郎与礼部尚书面前抢话。
    足以可见这个人对功利的心切。
    老师与师母先带着大象,大素,大安三人进了村子,一家子好不容易团聚。
    眼前就剩下了许敬宗与李义府。
    张阳也在大唐的官场混迹这么多年了,要人脉也算是有点,要说权力几乎是没有的,为官七载也算是官场的老油子了。
    心中莫名觉得,将来这个李义府的权力甚至会比自己还要大。
    当然了,在李义府上头还有一个许敬宗,老许同样也有功利心,但他的功利心没有李义府这个锋芒毕露。
    像李义府这样的人,只要给他一个梯子,他就会踹下所有人,自己往上爬。
    只不过李义府并不知道他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张阳是个什么样的怪物。
    历史的长河中,李义府这样的人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如他这样的人太多了。
    张阳笑道:“老许以为呢?”
    许敬宗蹙眉道:“义府兄弟说得也无错,高句丽自古以来就很动荡,又因为辽东疏于管制,这才会这样,拿去高句丽王的身份,将他贬黜为庶人,朝中一定会有非议的。”
    听许敬宗这么一说,李义府幡然醒悟,顿时明白了许敬宗的忧虑,连忙又道:“是下官考虑不周,许尚书所言更有远见,所忧虑是在下没有想到的,以后还要多向许尚书请教。”
    张阳不由得心中发笑,这个李义府还真是一个人猫,这么快就开始显出了自己卑微讨好的姿态。
    “温挺怎么样了?”
    这个温挺是温彦博老先生的儿子,因为老先生一句话他带着门客二话不说就奔赴了辽东。
    不愧是老先生的儿子,为了家国远赴辽东,没有犹豫。
    李义府低着头解释道:“拿下了高句丽之后温挺兄弟才得知了老先生过世的消息,后下官与大安整顿高句丽事宜,温挺兄弟一直都在披麻戴孝,并且在回辽东后,他沿途去了祖地亲自去祭拜了老先生,后又回了辽东,如今来看他多半已经过江又去了高句丽。”
    张阳听着他的话语,他没说的是温挺得知老先生过世的消息后很愤恨,带着人在百济胡乱杀人。
    当然了,知道这件事的人并不多,不过杀了几个作乱的百济人,礼部想要将这些件事压下来也是轻而易举。
    张阳在地上画了一个圈,低声道:“我近日时常看典籍,从商君论一直看到了苏秦传。”
    话音刚落,李义府的神情惊愕,以骊山县侯今时今日的地位,还有这偌大的家业,还需要看这么多的典籍?从商君论一直看到苏秦。
    心中暗暗多了几分敬佩,都已经是县侯又是陛下重用之人,还能如此苦读,想来足以见得这个县侯的刻苦。
    李义府当年科举入仕也见过很多人,他们多数在科举前苦读,科举过后就将书卷当柴火烧了,因为这些人都已经入仕了,那些书籍便是他们的痛苦来源,撕了痛快,烧之后快。
    只是这人猫不知道的是,张阳完全是闲着无事才去看那些书,不要怀疑一个无聊的人会做多少无聊的事情,汉书史记翻看了大半。
    在这个精神生活不丰富的大唐看书就成了唯一的消遣方式,并且这一看从当初的太子东宫看到了崇德坊,再从崇德坊看到了陛下的藏库。
    不说是饱读之辈,也算是颇有见地,尤其对古时各地的记载非常感兴趣。
    就比如流放犯人的岭南之地,并非贫瘠之地。
    蜀中是中原的粮仓,而非因为一句蜀道难而成了偏僻之所。
    张阳的话语继续,“在渤海的四周,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勃海,这便是四塞之地,而渤海与黄海相通,北起辽东,南临莱州,东有高句丽,沿海岸这两万余里皆是富庶之地,渔民靠海为生,此等富庶之地难道不该握在我们手中吗?”
    随着张阳的话语,许敬宗皱眉思量半晌便又道:“县侯的意思是还要拿下新罗与百济?”
    张阳咧嘴一笑,“还是你明悟得快,往后礼部的事还要多多依仗你。”
    许敬宗身子一低,“下官定当全力以赴。”
    李义府又道:“百济人皆是蛮夷罢了,在下在高句丽时便去过百济地界,他们多以村落相居,兵甲鲜有,村落不多,百济王还要时常看高句丽的脸色行事,以往渊盖苏文不痛快了,就会带兵去攻打百济。”
    百济也罢,更不要说是新罗,那片土地上高句丽自然是吆五喝六,高句丽也是那片土地最强大的。
    也有了渊盖苏文可以撒威风的地方。
    像他这样的人连大唐的辽东都敢挑衅,更不要说新罗百济了。
    李义府低声道:“县侯,若不是朝中有旨意召回,下官与大安兄弟就要兵进百济了。”
    为大唐开疆拓土是最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