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夜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尽一个时代,写不尽陛下与我的一生。”
    “我不想辜负在大唐的这一生,不然我怕我下半辈子睡不好,既然这辈子活在大唐,我为了这片土地,我都会尽我所能,哪怕是我的力量在历史大浪潮中,显得很微不足道。”
    “可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呢?中原看起来很大,但分了东南西北之后又觉得这里只有这么一点大。”
    “肺腑之言,还是让陛下见笑了。”
    李世民沉默良久,像是有些妥协了,这番话听起来像是乱臣贼子说的。
    这种话要是放在别人的口中,就该当场杀了的。
    可是在张阳的口中,又觉得是如此的轻描淡写,李世民缓缓道:“对呀,自始皇帝一统中原,后有大汉建立,或朕死了之后大唐就乱了,或许朕与你都过世了,躺在了陵墓之中,后世是璀璨的还是混乱的又有什么关系了呢。”
    “只能说尽一生之勤勉,为了无愧于此生,无愧于当年的奋斗与血拼,走到这一步,朕没有对不起任何人,除了父皇。”
    发自肺腑的一番话,好像是打开了李世民的眼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历史是漫长的。
    往后千年的世界,谁又能看得见。
    李世民看不见。
    张阳却见过。
    “除了这些你没有别的事情背着朕了?”李世民放下茶碗又问道。
    “有啊。”
    听他这么一说,李世民神情一振。
    张阳轻描淡写地讲道:“上次那个倭僧就是我诈他的,让他送给礼部几千斤的银矿,不过这件事持续了两年就断了,后来他死了。”
    话语顿了顿,张阳又道:“他是怎么死的,陛下是清楚的。”
    “几千斤银矿?”李世民冷声道。
    “嗯,几千斤,只是可惜了后来与那边断了联系,本来应该是有更多的。”张阳啧舌叹道:“无妨,现在许敬宗与那边的使者又在谈了,往后还会有钱送来的,不过可能没有这么多了。”
    “什么?”闻言,李世民不乐意了,“不对!应该让他们送更多的银矿过来,你不要,朕要!”
    张阳稍稍顿首,“那就事后再论吧。”
    “几千斤……那是多少银钱。”李世民突然又再一次推翻了桌案,他猛然发现了一件很严重的事情,一个疏忽已久的事实。
    王公公看到茶桌再次被推翻神情麻木。
    张阳摇头无言。
    第三次了,王公公心中很是担忧,好似陛下每一次与县侯谈话都要折寿好几年。
    李世民大声喝问,“几千斤的银矿?”
    张阳抬头想了片刻,“没有一万斤,也有八九千了!”
    “钱呢!”李世民再一次拔剑而起,怒声道:“这么多钱都去哪儿了。”
    “送到礼部了,用于诸国邦交的便利用度。”
    这皇帝轻蔑一笑,“呵,怎么可能?一个礼部用得着这么多钱?朕可听说当初礼部的外交院选址,那可是李孝恭盘下来的,你根本没花这么多的银钱。”
    张阳揣着手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派往西域,吐蕃,突厥薛延陀的眼线不用花钱吗?不了解情况礼部能够事事都占有先机吗?”
    “这些消息都是在下花钱雇佣眼线,雇佣人手打探来的,若有必要我还在现在其他部族首领身边安排人手,就比如颉利被李靖大将军拿下了。”
    “但之后对突厥的治理,陛下却没有提起过,后来突利可汗继承了突厥可汗之位,我早就知道突利可汗身体不好,没想到去世得这么早,所以我在突利可汗的儿子贺逻鹘,这个阿史那贺逻鹘继承了可汗之后。”
    “我就在他身边安排了人,盯着这个小可汗的一举一动,并且在他身边安排了一个玩乐之人,如此一来这位小可汗便只顾玩乐,无心其他,礼部才有在突厥做这么多事的机会。”
    “当然了,为了我们雇用的细作送来的消息准确,我们会派出好几个独立办事的细作,从多方消息来推断当下的形势。”
    “不光如此都要花钱,那点银钱根本不够,我们骊山还要倒贴。”
    “倒贴?”李世民的语调高了几分。
    张阳点头,“从打探到运作,再到买卖人心,一年到头大概要花三千贯到五千贯,如果事情紧急,需要更多的人手这个花用还要更多,总之视情况而定,如果维持现状的话,一年花用两三千贯足够。”
    “两三千贯,你说得轻巧。”
    见陛下又冷静下来,王公公再次手脚麻利地将这里收拾好,茶桌摆放好,茶水再倒上。
    闻着茶香,心情不自觉平和了许多,李世民重新坐下来,“你可知朝中一年花用多少?”
    张阳抬头稍加思量,“当初在下在尚书省看了卷宗,朝中一年用度大约在五千到一万贯之间,不过那时候人手本就不多,抛却地方官吏的花用,在下能够看到的也就这么多,当然有很多账目在中书省,在下看不到而已。”
    李世民喝问道:“礼部一年的花用,可以顶长安城所有官吏一年,你们礼部一年何须用这么多?就算是有六个侍郎,也不至于这么多?二十贯足矣。”
    “我知道朝中没多少钱,所以这两年一直都是骊山贴着的。”张阳又笑了,“不过现在礼部交给了朝中,骊山就没这么多苦恼了。”
    李世民灌下一口茶水,水刚刚泡下,王公公刚想提醒是刚刚煮沸的水,却见陛下已经喝下了。
    好似感觉到了烫嘴,这就像是礼部一样烫嘴。
    别看许敬宗老老实实的,如今看来礼部上上下下背地里瞒着不少事。
    再想礼部需要这么大的花用,要是朝中接手外交院的人手众多,还有很多是外部人手,每个人手就算是一个月五六十钱,三五百人,一年也是不少的花用。
    当时,头脑一热,想要拿回礼部。
    现在冷静一想,朝中能负担得起吗?
    还有一个骊山的造纸坊,还没见回本呢。
    李世民沉声道:“许敬宗……”
    “他任职礼部尚书挺好的。”
    “那礼部的花用?”
    “那是朝中的事情,在下这个太府寺卿也挺好的。”
    经过张阳前俩年的开源节流,让朝中的银钱紧张用度确实缓和不少,加上牛进达他们专研的卫府新作为,现在主张军中卫府将士补充文字文章的教导。
    确实也有成效。
    还有科举每年都要花很大一笔钱。
    更不要说太子建设崇德坊,那些花出去的银钱还没收回来。
    李世民看张阳气定神闲喝茶的架势,气不打一处来,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银钱,就觉得头疼。
    扶着额头,李世民沉声道:“你让朕好好想想,就算是许敬宗任职礼部侍郎,在朕还没准备好接手之前,礼部上下事宜都还要你来主持。”
    “陛下,这不合适吧?”
    看他犹豫,陛下又冷哼道:“朕说了合适就合适。”
    天边出现了鱼肚白,只是雨水还在下,这一夜很漫长,现在天已经亮了。
    雨势小了不少,李世民低声问道:“你说的火器之事,可以先由骊山保有,倘若军中要使用,当该如何?”
    张阳皱眉道:“火器的核心配方在我手中,往后军中需要火器,骊山可以给予使用,但朝中不能私自铸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