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高句丽落幕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不多时,又有殿前的太监来报,“陛下礼部尚书许敬宗来了。”
    见状,岑文本躬身道:“陛下,臣先告退了。”
    李世民稍稍点头。
    等岑文本退出了甘露殿,便将太府寺的奏章放在一旁,没有批复也没有给太府寺一个准确的答复。
    许敬宗穿着官服站在甘露殿外,看着岑文本走出来,便笑道:“岑侍郎还是一如既往地勤勉。”
    岑文本的脚步稍停,“陛下勤政,我等也该当勤勉才是。”
    “岑侍郎所言不错,老夫也是如此认为。”
    岑文本皱眉看着许敬宗走入甘露殿,这人只用六年时间,就从礼部侍郎坐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
    将来或许还会升迁,朝堂上的争斗愈演愈烈,礼部一直都在争斗的最中心。
    看了一眼寂静的甘露殿,有时光是站在这里就有一种压迫感。
    这里太安静了,就连侍卫与宫人的呼吸都是小心翼翼。
    岑文本转身朝着南面的承天门走去。
    许敬宗迈步走入甘露殿说着安东都护府建设的事宜,按照礼部之前的安排安东都护府就建设在高句丽,并且就在江边。
    等陛下问起做这件事的缘由,许敬宗躬身道:“陛下,张大安从高句丽回来之后,屡次说起高句丽与辽东的相隔的这条江,也向中书省几次递交策论,都被打了回来。”
    说起这件事,以及长孙无忌的针对,许敬宗愤愤不平,“陛下,张大安去了辽东三年,又去了征战过高句丽,如今朝中他是最了解高句丽的人,只有控制这条江,才是真正地控制了高句丽。”
    李世民笑道:“朕欣赏大安,也欣赏你这般的臣子,如此朕会让朝中复议的。”
    “安东都护府的论述都在奏章了,还请陛下过目。”
    李世民的目光还放在官学开办与支教方面的奏章,只是言语道:“朕会看的。”
    看来陛下无心过问这些事,许敬宗也自觉多问不好,便躬身告退。
    礼部与长孙无忌的斗争一时半会儿不会结束,以后还要接着斗。
    如有不满,再去相问,长孙无忌也会大声怒喝:老夫这么做也是为了大唐社稷。
    他长孙无忌可以这么说难道我们礼部上下不也是为了社稷吗?
    想到陛下这种不冷不淡的态度,许敬宗一路走着又想到了当初的日子。
    那时候与河间郡王,魏王殿下,还有张阳一起在礼部煮茶叶蛋时的生活。
    那时候当真是洒脱又惬意。
    现在呢,李百药已经告老还乡了,张阳久居骊山不再过问政事,河间郡王也已经去了骊山。
    当年礼部几人,就剩下了自己。
    如果现在张尚书在朝中,想来也由不得他长孙无忌猖狂。
    正走着,恰巧遇见太子殿下,许敬宗躬身行礼道:“太子殿下,这是从崇德坊回来?”
    李承乾带着和善的笑容,“孤今日去听房相在崇德坊讲解策论了。”
    经过张阳的指点,如今的崇德坊充满了书生气与政事策论的氛围,在崇德坊聚集了许多中原各地而来的才学之士,这种氛围一度盖过了弘文馆。
    如此,李承乾对现在的改观很满意。
    许敬宗的脚步很快,只是问候一声便脚步匆匆离开了。
    从承天门走出,再离开朱雀门,从朱雀大街的东面走去,来到礼部的外交院。
    此刻李义府正在门前与一个朝中言官讲着话,“他赵国公事事针对我们礼部,礼部上下立功还少吗?赵国公口口声声为了社稷,还不是为了他自己的权势,赵国公欺人太甚!”
    几个言官齐刷刷写着字,将李义府这番话语全部记下来,这些言官便会去弹劾赵国公。
    此刻礼部正堂内,张大安正在与褚遂良讲述着高句丽的文字的事,“现在的高句丽还在使用隶书来书写,中原各地使用楷书已经很久了,按说高句丽也该用楷书才是。”
    教化之策书同文开始,这种做法确实不错。
    褚遂良也有自己的担忧,“若是高句丽人已经习惯隶书,让他们再用楷书会不会太难?”
    张大安摇头,“不难,高句丽会写字的人很少很少,并不是说让他们改写楷书很难,而当下恰恰是让他们书同文的最好时机。”
    褚遂良见许敬宗回来了,又道:“今天下午就要处决渊盖苏文了,许尚书是否去看一眼?”
    “不去了。”许敬宗迈着大步从正堂走入外交院的内院。
    礼部上上下下都很忙,来来往往的人手众多,吐蕃又内乱,西域的几派旧贵族又打起来了,或者是回鹘人北征取得了胜利,再是回鹘人两年换了四个可汗,野蛮的回鹘人通过武力来决定谁来做可汗。
    以至于礼部一次次重新写着关于回鹘人历任可汗的记述。
    再者又是天山附近冻土数千里,冻死的马群羊群无数,希望天可汗给予他们一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