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二章 一辈子的县侯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与之相匹配的素养。
    历来工坊都只招收十六岁以上的工人,一个孩童从记事起并不会妨碍其读书。
    创造力与想象力是工业建设最不可或缺的。
    人如何无法思考,工业发展便会停滞不前。
    工业发展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工业发展就没有民生的兴盛。
    而张玄弼以礼教为先,再用工业来反驳。
    双方因此辩论有半月之久,支持者各有一半。
    无奈,这一次的谈判不了了之,双方都没有得到一个准确的答复。
    李泰看完了这封书信,心情不太好,张玄弼与稚奴的三年约定已经到了。
    这个张玄弼不肯认输,还要与稚奴辩论。
    要不是看人家老头子一把年纪了,李泰很想将他绑到骊山,然后吊起来抽。
    这种辩论以后还要继续的,骊山的学术会名扬天下。
    张阳不再收弟子了,可这个天下人人都可以自诩骊山弟子,能够学习骊山的文章。
    未来的中原会对这个话题,进行永无止境的辩论。
    即便数十年,上百年都没有结果。
    骊山的中秋宴来客许多,就连尉迟恭和秦琼都来了。
    如今的秦琼年过五十,老将们一个个都是旧病缠身,人到了晚年不得不服,向岁月低头了。
    今晚的菜肴很丰盛,骊山将所有的美食都放在了桌上。
    天色完全入夜之后,贞观一朝的老人来了有十之八九了,李世民也成了一个老人,他与一众老臣家门坐在一起谈笑风生。
    张阳坐在一棵松树边,摇着手中的扇子,笑呵呵看着这个热闹的场面。
    “老夫没想到今天骊山能够来这么多人,都是你请来的?”
    闻言,回头看去,见是长孙无忌,张阳道:“我没有请。”
    长孙无忌上前一步,侧目看着他,“你知道张公瑾与老夫的约定是什么吗?”
    张阳放下手中的扇子,“是什么?”
    “张公瑾是谋士,老夫不愿意与他相争,为此与他约定,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朝堂,老夫也需要告老。”
    “所以赵国公一直瞒着不告诉我?”
    长孙无忌点头,“非是老夫不愿说,因这个约定老夫怕被你暗算,是不得已瞒到了现在。”
    “也对。”张阳站起身,感慨道:“老师与您的约定要是说出来就不灵了,巧妙地安排让赵国公也不得不答应,也不得不履行,好厉害的阳谋。”
    “他已经过世了,你怎么说都无所谓。”
    “老夫以礼相待,你就不能和善一些吗?”
    张阳干笑道:“我一向如此。”
    长孙无忌脸色不是太好,本想和张阳坦诚相待,没想到被呛得无言以对。
    他从袖中拿出一份奏章,“狄知逊递交了商户的管理办法,老夫辞官之前将这份奏章留了下来,便带来给你看。”
    张阳接过奏章看着其中内容,狄知逊想要朝中再建设官邸,用来监管商户经营,为群众谋求保障。
    长孙无忌叮嘱道:“这个奏章给否了。”
    张阳点头道:“谁给否的?”
    “老夫辞官前给了他批复,是老夫亲手否定的。”
    “确实有些早了,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一口气整张饼都吃下,容易噎着。”
    “你能如此想,老夫很欣慰。”
    张阳笑道:“赵国公入座吧,可以用宴了。”
    长孙无忌中肯点头道:“以为你年纪轻轻就是县侯,早晚会加封国公,张公瑾对你寄予厚望,他也说你是个没出息,事到如今,果然如此,十多年过去了,你还是县侯,往后的一辈子都是县侯。”
    夜里,皇帝与众多旧人老臣坐在一起,喝着酒水,有说有笑的。
    一个军中侍卫匆匆送来消息,李世民便收起了笑容,缓缓道:“颉利过世了。”
    李靖问道:“远在漠北的阿史那杜尔知道这件事吗?”
    尉迟恭冷哼道:“颉利是善终,天可汗已经给足了优待,他们突厥还想怎么样?”
    李世民稍稍点头,“善终好,善终好啊。”
    ……
    这一次的中秋夜,夫妻俩独自一桌,安静地坐在宴席的另一头。
    李玥给夫君倒上酒水,低声道:“还是这样好。”
    夫妻俩满意举起酒碗,张阳道:“敬我们将来的生活。”
    李玥道:“敬这明月下的万家灯火。”
    夫妻俩的酒碗一碰,一饮而下。
    许久没喝酒了,李玥的脸颊带着酒后的红晕,她幸福又满足地笑着。
    今晚的月光很明亮,不远处是热闹的酒席,眼前是夫妻俩宁静的酒局。
    月光会永远留在这片大地,千百年来亘古不变。
    对骊山人而言,县侯与公主殿下就是太阳与月亮。
    孩子的嬉笑声很动听,张心安带着一群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