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八章 南诏未尽之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许圉师看不惯袁公瑜做派,“公瑜虽说比在下年长,可在下明白攀附之人往往也会被弃如敝屣。”
    袁公瑜反问道:“你们江淮人总是自负甚高。”
    “公瑜出身河南士族,难道不明白其中道理吗?”
    袁公瑜不想和对方辩驳,既然话说不到一起去,大不了科举之后大家各走一边。
    俩人又回到了各自的队伍中,等雨水停歇之后就去长安。
    而他们的名册也被许敬宗早早送去了骊山,为了今年礼部挑选人选。
    张阳坐在华清池边,瞧了眼熊大,这头熊最不喜欢下雨天,每每下雨天它都会坐在屋檐下用鼻子嗅着,等着雨水停歇。
    小慧贴心地递上茶水,“师父喝茶,老师叮嘱春雨偏寒,不要着凉了。”
    张阳拿起茶杯喝了口茶水,点头道:“我知道了。”
    “嗯。”
    小慧重重点头,往上看去这个竹亭造得还算是牢靠,笑道:“小清清还担心这竹亭会被熊猫给吃了。”
    说罢,她又用袖子遮挡着雨水跑回藏书阁,也顾不上布鞋被雨水沾湿。
    张阳看到了袁公瑜与许圉师两个名字。
    历史上袁公瑜和许敬宗一样算不上一个好人,也是因为历史上武后和长孙无忌的谋权斗争之间,此人才得以留名,张阳这才对这个人有了一些印象。
    而许圉师为人还算不错,记得这个人的名字是因为他的孙女是那年李白的第一任妻子。
    还是孟浩然介绍的,许氏夫人也因此名传史册。
    不知不觉已是这个年月,张阳感慨着时光过得很快,有些事有些原由心中所感。
    总是有些执拗地想要留住一些没有发生的遗憾。
    现在是贞观十三年,这应该就是大唐的浩然诗篇刚刚开始,也是一个个传奇人物就要出现的年代。
    心中犹豫许久,张阳提笔将这两个名字圈起来,将这两人都放在礼部,希望许敬宗可以争取一下。
    做完这件事,将名册交给了一旁的王婶,又道:“等雨水停歇之后,婶婶再将此名册交还给礼部。”
    “喏。”
    两位婶婶的白发一年比一年多,孩子们一年比一年长得高,两位婶婶反倒是一年比一年苍老了。
    张阳坐在竹亭下喝着茶水,看着漫天雨水落在华清池中。
    这场春雨下了一天一夜,身为太府寺卿,张阳还是写了一份奏章让婶婶将名册与奏章一起送去。
    奏章上所言的是太府寺担心今年的关中会是旱年,让长安城多储水。
    并且今年不能开辟过多的沟渠,开辟得越多河床水位就会降低。
    奏章送入朝中始终没有回复,听婶婶解释说朝中正在筹备科举之事。
    张阳叹息道:“再等等吧。”
    春雨停歇的时候,何必大哥的书信也终于送到了,从去年冬季到现在,总算是有了他的消息。
    信中说他已经到了辽东,从骊山看到这封信开始他多半已经到了百济与温挺会合,并且还说了他之所以能隐藏身份是因为他藏在了新罗的使者的队伍中。
    给了金春秋一些银钱之后,这新罗使者很高兴给他带路前往百济。
    张阳忽然一笑,没想到这两人能够走在一起。
    收到了何必大哥的书信,张阳的心情也好了不少,将书信放在晃动的油灯上,让它安静的燃烧。
    李泰一家和李渊来了。
    今天的李泰终于得以休息一天,这两日忙着骊山技术院校的事,忙得脚不沾地。
    终于等到了雨天,倒是没有乡民再来求学了。
    竹亭上石桌上放上了菜肴。
    李渊和李泰上下打量着,“上一次朕来的时候,没见华清池上有这么一个竹亭,这是你新修的?”
    张阳闻言道:“骊山的南面有一些老竹子,我砍了一些来做竹亭,老竹不砍掉难以长出新竹,也为了能多长一些笋,骊山种竹子的所在就只有这么点地方,我不想让老竹子过度消耗土地养分,这样会让新竹长不好的。”
    李泰完全不顾这番言语,狼吞虎咽吃着眼前的饭菜,尤其是那盆的酱牛肉已经被他吃了大半。
    张阳只要又从坛子中拿出一些酱牛肉,笑道:“去年准备得够多,今年可以多吃一些。”
    “嗯嗯嗯……”李泰一边吃着一边点头。
    这胖子吃得快,也饱得快,放下了碗筷痛快的长出一口气。
    也就是魏王妃还在学做饭食,骊山的菜肴讲究火候调味,哪里像寻常人家这么简单。
    很多时候都是李泰自己亲自下厨的。
    李渊打量了许久,在石桌边坐下来,又道:“朕听闻张公瑾过世之后,高士廉也得了一场重病。”
    李泰擦了擦嘴点头道:“人上了年纪就会病来如山倒,皇爷爷也要注意身子。”
    李渊从盆中夹起一块羊排,细细品味着又道:“都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