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六)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了,至少从辽东送来的消息是这样的。
    对大唐来说这不过是小事,不过是一片地界被抹去了名字,就像被覆灭的薛延陀一样。
    关中的钱行对钱粮赋税的管制的效果更明显。
    李承乾一度想要将现在的银本位金钱体系提升到金本位。
    但这个建议还是被内阁的五位成员给全票否了。
    这让皇帝异常恼怒,随后准备在来年将内阁的成员增加到七位。
    西方送来了消息,张士贵大将军渡过了里海,一战定乾坤。
    高卢王西逃,唐人的脚步终于拿下了高卢人领地的全境。
    正乾三年六月,张清清正在给皇宫做着最后的改建,从承天门开始,到凌烟阁,再到玄武门,宫里的屋子都被这个孩子改建了一番。
    十四岁的张清清,双手背负看工匠们重新铺设太极殿的地基。
    李象比张清清小一岁。
    面对向来很有主见的表姐,李象还是有些犯怵,“姐,孤想要坐火车。”
    “火车?为何?”
    李象看着远处神色向往,“听说铁路就要竣工了,马上就要连通洛阳了。”
    张清清道:“哪有这么容易,阎大匠最近还要铺设时钟。”
    “时钟与铁路有关系吗?”
    张清清解释道:“有,有很重要的关系,火车是有时速的,车站的时钟就尤为重要,每一次发车与停车的时间都要精确到分钟,而且随着时区不同,经纬度不同,时区变化下,时钟的准确性就更为重要了。”
    “以前爹爹造出来的摆钟现在已用不上了,魏王舅舅用三百个摆钟同时做实验,发现秒针的运作误差很大,便开始抛弃以往笨重的摆钟,想要造出更精细的时钟。”
    李象皱眉听了这些话,脑海中在消化着这些学识。
    其实太子一直没有找到老师,而是这两年一直跟随这位表姐在学习知识。
    似乎陛下有意无意让太子跟着这位骊山的小郡主。
    让太子熟悉骊山很多领先的学识。
    因当年的朝堂与骊山的脱轨太过严重,后来朝堂要跟进国策来适应骊山带给关中的变化。
    这也是这些年朝中一直以来这么被动的原因。
    李承乾想要扭转这种情况,并且适应现在关中变化,所以下一任储君的教导特别重要。
    皇帝亲自定下的规矩,往后储君的老师不能从朝中选择,太子少师这个位置也已被废弃了。
    以免将来再出现第二个张阳。
    张阳不愿意收太子李象为弟子,李承乾就默许了李象与骊山小郡主来往。
    并且李象这些年的变化,李承乾也是看在眼中的。
    现在太子的成长让他很满意。
    在如今中原的众多学说中,只有骊山学术派的学子沿袭着当初张阳的志向,除了将关中连接洛阳,还要兴建大西北。
    既是骊山学术派的传承,凡有骊山学子,都以建设中原为志向。
    在实际效用下,骊山学术产生的效益也是最为明显的。(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