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 都是县侯的意思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山的奏章都是不过中书省直接送到朕面前,生怕错过了什么,这孩子肚子里有本事藏着,朕多想将他吊死后,刨开他的肚子,看看他有几个心肝。”
    长孙皇后不敢想那个场面,又道:“陛下近日该多养神的。”
    李世民点头道:“也罢,传朕口谕,近日有事让人代传不许再写奏章了。”
    “喏。”
    刚说出话语,李世民又嘱咐道:“此事不用与他人说起。”
    朝中进谏还是要进谏的,但只限张阳一人,不然人人都知道陛下不喜奏章,难免会有误会。
    烦心的不只是皇帝。
    还有骊山的这位县侯,他面前坐着一个老人家,这个老人家乃是当初七姓十家中的重要人物,崔仁师。
    这老人家正怪笑着看着自己,看得令人发毛。
    骊山的铁路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至于蒸汽火车的事,李泰和阎立本正在攻关,至今还未成功。
    车还没造好,铁路也不能耽误。
    张阳皱眉道:“在下来见你是因太上皇嘱咐,他老人家说了您当年修撰梁魏史,您虽与孔颖达老夫子一系不和,但也是饱读的学士,在士林中有颇高的地位。”
    崔仁师抚须道:“在县侯的文采面前,老朽不敢受此夸赞。”
    张阳不停摇着手中的扇子,又道:“在下的意思是说来见您,实乃情非得已,在下是个粗人当不得文采二字。”
    “你的诗文足以传世。”
    “您说笑了,那些诗文都是当年老师所教,不是我作的。”张阳指着远处又道:“你看到没有,我们骊山这么多人忙前忙后一个月就修了半里铁路,我还要接着去忙,您长话短说。”
    “哎呀……”崔仁师的一张老脸犯难道:“有人说老朽这把年纪了从江南不远千里来骊山,多半会死在路上,好不容易到了骊山,却被你小子数落怠慢。”
    “那您见我想说什么?”
    “县侯觉得世家该倒吗?”
    张阳低声道:“推翻世家的是世人,是万千群众,不是我,如果说他们注定要亡,那也是万千人的选择,是这个时代的选择。”
    “您老也看到了,天可汗为人讲义气,赏罚分明,作为大哥天可汗收西域,吐蕃做小弟,做皇帝能够治理社稷,如此人物自当受人敬仰,诸国来朝。”
    “那世家作恶多端,世人多唾弃之,自然会被连根拔起,天理昭昭。”
    崔仁师坐着沉默许久,他喝了碗中的茶水,低声道:“你们年轻人总是世事想得很美好。”
    “老人家,我的老师张公瑾是一位很悲观的人,也是个很现实的人,可我觉得人总是要心向美好。”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